类型 | 小结 |
---|---|
正常新生儿(图B27-1) | 1~2个月婴儿很常见,由于椎体边缘骨密度减低产生(但清晰的皮质线仍可见)。骨密度随后恢复正常,因此这种表现可能反映了新生儿到婴儿的腰椎正常转变过程。 |
骨硬化症(图B27-2) | 罕见的遗传性骨骼异常,典型表现为每个腰椎椎体有一个小骨。对称性全身性骨密度增加、骨髓腔消失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
二氧化钍中毒(图B27-3) | 如果在幼儿时期静脉注射二氧化钍,成人后其椎体和骨盆X线片中可见到婴幼儿骨位于其内(鬼椎骨)。二氧化钍在体内沉积导致持续的α射线辐射和暂时的骨生长停滞,以至于“鬼椎骨”的大小与患者注射二氧化钍的椎骨大小相同。大多数患者的肝脏、脾脏和淋巴结也呈网状改变或密度增高、浑浊。 |
横向生长线(生长停滞线)(图B27-4) | 表现为平行于椎体上、下缘的高密度横线。发病原因包括慢性儿童疾病、营养不良和化疗。 |
重金属中毒 | 铅或磷中毒的罕见表现,多个椎体内可见与椎体上、下边缘平行的高密度线。 |
戈谢病 | 可能累及一个或多个椎骨。常引起椎体增大,伴骨小梁增粗和骨质压缩、密度增高,以椎体边缘为著(“相框椎”),或增大椎体骨质密度均匀增高(“象牙质椎”)。 |
镰状细胞贫血 | 少见表现。多表现为弥漫性骨质疏松,局限性阶梯状中央凹陷及椎体软化,上下缘凹陷形成特征性的双凹变形(“鱼脊柱骨样”)。 |
维生素D过多症 | 椎体边缘见骨质密度增高,在邻近透亮带衬托下更明显。中央骨质密度正常,呈现“骨中骨”表现。 |
编辑:影像三人行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图B27-3二氧化钍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