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
男,68岁,左中腹痛4天,体查:左中腹压痛,左肾区叩痛。
引起脾梗死的疾病常为二尖瓣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动脉炎、脾动脉瘤、动脉硬化等疾病。当有门静脉高压等导致的脾肿大时,更易出现脾梗死。
脾梗死的病理学变化为贫血性梗死.在脾淤血时,贫血性梗死病灶周围有出血带。梗死的病灶常为多发,表现为尖端朝向脾门的楔状分布。有时脾梗死还可伴发脾内出血。
可以无临床症状,亦可以引起左上腹痛。
1、梗死灶多发生于脾前缘处近脾门的方向,平扫时为低密度区。
2、梗死灶呈三角形或楔形、底近脾的外缘.尖端面向脾门。
3、增强扫描显示更为清楚.脾密度增高而梗死灶不增强,对比更好。
4、脾梗死灶在急性期(8天以前)呈低密度区,不强化;在慢性期(15-28天)则密度逐渐恢复正常,由于已出现瘢痕组织,瘢痕收缩可引起脾脏出现收缩变形情况。
5、若整个脾脏梗死.则在增强扫描时,整个脾脏呈不强化现象,只有脾包膜有增强现象。
特点:脾梗死有高度不治而愈的倾向为其特征。
脾破裂常有明确的腹部外伤史,脾轮廓不规则,增强扫描脾实质内见线样低密度区,常合并包膜下血肿或腹腔内出血。
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灶,壁有强化,壁外有时可见水肿带。少数病灶内可出现气体或液气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