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男,56岁
主诉:下腹痛7天余。
现病史:患者于7天前无诱因出现下腹疼痛,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胸闷、心悸。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差,大便少,小便留置导尿,尿液未见明显异常,体重未见明显增减。
体格检查: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下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下腹部扪及一包块,大小约7×8 cm,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T 37.5℃,P62次/分,R21次/分,Bp140/86 mmHg。
【影像表现】
【影像表现】
MR平扫及增强示:盆腔偏右见类圆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FS-T2WI呈高号,DWI(b=1000)呈等高信号,相应ADC呈等低信号,边界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注入GD-DTPA后病变呈轻度强化。
———-♀【病例讲堂】分割线♀———
小编留言:这些患者是别人的,但这些症状你工作中也可能会遇到,学习才是前进的唯一路径,有思考才有进步哦!
【手术及病理】
病理结果:(部分小肠)胃肠道间质瘤,切面积9×8 cm,核分裂象24个/50 HPF,肿瘤危险度评估:高危,侵及肠壁:“上切线”“下切线”均未查见肿瘤;肠周淋巴结(11枚)未查见肿瘤。
免疫组化:CD117 、Dog-1 、CD34 (灶性)、S-100 -、SMA-、Ki-67 (30%)
【最后诊断】
(部分小肠)胃肠道间质瘤
【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指起源于胃肠道壁、肠系膜等间叶组织具有非定向分化能力的肿瘤 。GIST可发生于自食道到直肠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也可发生于网膜、系膜和腹膜后,其中以胃部的发生率最高,约为50%-60%,其次为小肠,约占20%-30%。大多发生于35岁以上的中年人,男性发病率稍高。其临床表现随肿块的部位和大小变化多样,且多无明显特异性。
GIST多表现为腔外生长或跨腔内外生长,也可向腔内生长。腔内型和混合型可使消化道变窄,而肿瘤表面粘膜坏死形成溃疡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肿块多边界清楚,其形态、密度与其大小和位置相关。肿瘤小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多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当肿瘤大时,形态多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中心可见片状甚至大片状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时实质部分不同程度强化,以中度和明显强化为主,其内由于局部溃疡或与胃肠腔相通可见到气体或气液平面,有文献称为“假肠腔征”。GIST转移以肝脏内转移为主,其次为系膜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