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一张HRCT的片子我们应该怎样去分析,具体的步骤有哪些,请看下文:
1、主要病变的类型是怎样的?
-网状型
-结节型
-高密度型(非实性病变,实性病变)
-低密度型(肺气肿,囊性)
2、位于次级肺小叶的什么部位?
-小叶中央型
-淋巴管周围型
-随机型
3、病变是在下肺还是上肺,中央还是外周为著?
4、是否还有其它所见?
-胸腔积液
-淋巴结肿大
-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以上这些仅为形态学所见,必须与病史和重要临床所见相结合。
在网格型里有无数细线,主要为小叶间隔增厚的结果。
小叶间隔增厚:由液体,纤维组织,细胞浸润造成的肺间质增厚导致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网状型高密度影。
平滑型小叶间隔增厚:间质性肺水肿、癌或淋巴瘤的淋巴道扩散和肺泡蛋白沉着症等。
结节型或不规则型小叶间隔增厚:癌或淋巴瘤的淋巴道扩散,结节病和硅肺等。
病例1
下图为已知的恶性病变患者,右上叶局部不规则小叶间隔增厚。
癌性淋巴管炎(PLC)50%的病例为局灶性或一侧性小叶间隔增厚;50%病例可见肺门淋巴结增大,常有腺癌病史。
病例2
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肺淋巴管扩张症,胸部CT显示肺部弥漫性的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强。
先天性肺淋巴管扩张症好发于足月新生儿或幼婴,极易误诊,多认为与胚胎期淋巴管发育或肺静脉引流异常有关。
病例3
下图可见光滑型小叶间隔增厚和按重力分布的毛玻璃样高密度,CT诊断为心源性间质性肺水肿。
病例4
心源性肺水肿,小叶间隔平滑增厚呈网格状。
心源性肺水肿:有流体静脉性水肿,显示为肺门周围和按重力分布,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和叶间裂增厚也常见,常见的其它所见有心脏增大和胸腔积液。
病例5
双肺小叶间隔不均匀性增厚和片状分布的毛玻璃样高密度,有的小叶受累,而有的小叶未受累,这些表现形象的称为“碎石路征”。
肺泡蛋白沉积症特点是肺泡内和间质积聚了大量的来源于表面活性物质,碎石路征认为是肺泡蛋白沉积症特异性的征象,但也有其他很多疾病,如卡氏肺囊虫肺炎,支气管肺泡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机化性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出血。
病例6
下图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患者。
病例7
下图为肺间质纤维化的病人,蜂窝改变也属于网状型改变,并伴有囊性变,病理上,蜂窝是衬以由致密纤维组织构成的增厚的支气管上皮的小的囊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