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学习】肝包虫病一例CT MR影像表现

12 8 月

患者,男,63岁。间断右上腹疼痛1个月。

T 36.8。C P 86次/分 R 18次/分 BP 150/80mmHg

B超:胆囊结石并胆囊炎,肝大并肝脏囊性肿物。

 CT动脉期

【病例学习】肝包虫病一例CT MR影像表现

【病例学习】肝包虫病一例CT MR影像表现

门脉期

【病例学习】肝包虫病一例CT MR影像表现

【病例学习】肝包虫病一例CT MR影像表现

平衡期

【病例学习】肝包虫病一例CT MR影像表现

【病例学习】肝包虫病一例CT MR影像表现

小编留言:每天的病例都需要您的思考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同时分享到朋友圈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多交流交流!病理结果就在下边,但请记住: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

———-♀【病例讲堂】分割线♀———

 影像学描述:肝脏外缘光整,肝脏右叶不规则囊性低密度影,大小约10cm×8cm,多分隔,部分呈蜂窝状,无强化,边界清楚。胆囊略增大,囊内点状致密影。胰腺、脾脏、双肾形态大小及密度未见异常。

影像诊断:1、考虑肝脏囊腺瘤;2、胆囊略增大,胆囊小结石。

MRI T1WI

【病例学习】肝包虫病一例CT MR影像表现

T2WI

【病例学习】肝包虫病一例CT MR影像表现

手术所见:患者全麻下行胆囊切除 肝脏部分切除术,取右肋缘下斜切口,切口长约25cm,进腹探查:腹腔内微量渗液,轻度粘连,肝脏呈脂肪样变,肝右前叶下段,表面可见肿瘤突出,灰白色,质硬,胆囊大小约8×6×4cm,轻度充血水肿,内可触及结石,胆总管不粗,可触及结石,其余脏器未见异常。腹膜、盆腔未见肿瘤结节。遂决定行右肝部分切除、胆囊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安返病房。

病理:肝包虫病,慢性胆囊炎

肝包虫病:即棘球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是西北尤其是西北牧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常有牧区生活史或有与犬、羊及其皮毛密切接触史,吞食被绦虫卵污染的食物后,绦虫卵在小肠内孵出六钩蚴并经肠壁血管随血流经门静脉入肝,逐渐发育成肝包虫病。有 2种类型,一是由细粒棘球绦虫虫卵感染引起的囊型包虫病;另一种是由多房或泡状棘球绦虫虫卵感染引起的泡型包虫病。

  CT平扫时肝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病变。边缘光滑锐利,境界清楚,大小不一,单房或多房性,具有囊壁,厚度不同,密度与肝实质不易区分。内容物为液体样密度,有的很均匀,与肝囊肿不易区分。但其特征性表现为囊内密度不均匀,囊内有子囊,或囊内有分隔而呈多房,或囊内有软组织团块,增强扫描囊内液体成分不增强,囊壁及囊内分隔有增强效应。

囊内子囊征象:可有各种表现:(1)子囊囊液比母囊低,而于母囊内可见多个小圆行更低密度影或环状边缘。子囊较少时,靠近母囊内壁排列;子囊多时,于母囊内呈葡萄状小囊结构。(2)若子囊大而多,而填满母囊,此时众多子囊相互紧靠,则由球行挤压为方形或菱形,CT横断面呈蜂窝状分隔。这些都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此外,还可见环状、半环状的囊壁钙化,索条状的内容物钙化,子囊钙化以及团块状整个包囊钙化。

 MRI:单房型包虫囊肿为肝包虫的早期表现,囊壁钙化少见, 影像学表现与肝囊肿很难区别,囊壁的显示为其主要鉴别点,肝囊肿 T2WI 信号高于单房型肝包虫囊肿也可作为二者鉴别诊断的参考。多房型包虫囊肿 MRI 表现特殊,包虫囊肿内可见多个子囊呈车轮状或桑葚状, 囊壁钙化较为多见,为肝包虫的特征性表现。实质钙化型为包虫演变和转归的最后阶段,不仅表现为囊壁的钙化,囊内容物也部分或全部钙化,由于 MRI 对钙化敏感性差,容易误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