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室管膜瘤好发于5〜15岁儿童和40〜50岁的成年人,50%以上发生于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室管膜瘤多起源于第四脑室前、底壁。常常早期即有呕吐症状,因肿瘤沿侧方或背侧方向生长故小脑损害症状不明显,而较易早期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和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间歇性、与头位变化有关的特点。儿童患者瘤体内囊变、钙化较多,成年病例瘤体内囊变及钙化较少。MRI表现肿瘤轮廓清楚,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信号比较均匀,后方及侧方常有脑脊液环绕,前方与脑干境界不清,肿瘤生长到一定阶段可侵犯周围脑组织,脑组织可有水肿存在,肿瘤可经第四脑室正中 孔或外侧孔进入蛛网膜下腔,增强扫描轻度不均匀强化。
3.脉络丛乳头状瘤肿瘤生长缓慢,由于其大量分泌脑脊液,临床以脑积水、颅内压增高表现为主。好发于第四脑室及侧脑室,成年患者好发于第四脑室。肿瘤形态欠规则,多呈分叶状,但与正常脑组织和脑脊液分界清楚。坏死囊变少见,偶尔出现也多为病灶边缘局部小囊变。瘤体在MRI上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有显著的对比强化。
影像诊断:第四脑室占位,考虑室管膜瘤。
然而,本例有两个MRI表现,我们在诊断过程中重视不足:①肿瘤尽管与脑干关系密切,但两者之间境界清楚,受压明显的延髓部分信号未见异常,这符合脉络丛乳头状瘤与正常脑组织分界清楚的特点,而室管膜瘤多起源于第四脑室前、底壁,其特点为肿瘤前方与脑干多境界不清,脑干可受肿瘤浸润而信号异常,瘤周可有轻度水肿;②本例瘤体内T2WI呈多发小颗粒状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点状强化,也符合脉络丛乳头状瘤的特点,而与室管膜瘤T2WI瘤内信号较均匀相左。当出现的征象难以分辨孰 轻孰重,诊断确有困难时,可建议进一步检查,本例可做CT平扫观察有无钙化及其形态,或行MRS寻求更多的鉴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