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膜瘤脑桥小脑角为其好发部位之一,CT平扫一般为等高密度,密度不及黑色素瘤高,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邻近骨质常有增生硬化。本例瘤体与岩锥呈宽基底相连,脑膜尾征形成,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这与脑膜瘤相似。但是CT平扫密度太高,T1WI呈较均匀高信号,这些征象不支持常见类型的脑膜瘤,故考虑砂砾型脑膜瘤或伴有弥漫性瘤内出血。
2.听神经瘤脑桥小脑角常见肿瘤之一,临床上有听力下降,此点与本例相符合。但是听神经瘤常以内听道口为中心生长,内听道常有扩大。大的听神经瘤绝大多数有坏死囊变,CT平扫一般为低密度,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瘤体钙化极少见,故此病基本排除。
3.淋巴瘤原发颅内淋巴瘤以大脑半球多见,颅后窝发病率较低,颅后窝脑外发病率更低。继发性颅内淋巴瘤可发生于脑外,其CT平扫多呈均匀的稍低或等或稍高密度,MRI上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脑膜瘤样信号),可有小灶性坏死。淋巴瘤易侵犯柔脑膜及脑表面,故其与脑皮质交界面毛糙,典型者呈“毛刺征”。本例无此表现,且T1WI信号过高,也无其他部位淋巴瘤的证据。
4.海绵状血管瘤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颅中窝底或鞍旁,脑桥小脑角为第二好发部位,瘤体多较大,均质或不均质,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可伴出血钙化,出血后在T2WI上瘤周可有低信号环,增强后中度以上均匀或环状强化。然而本例CT平扫高密度可以解释为钙化,但T1WI明显均匀高信号,T2WI稍低信号,不符合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
影像诊断:左侧桥小脑角占位,考虑①脑膜瘤(砂粒型或伴弥漫出血);②不典型脑膜淋巴瘤。
病理诊断:(左侧桥小脑角脑膜)黑色素细胞瘤;免疫病理:无色素区瘤细胞Vimentin,EMA阳性,HMB-45,S-100,Ki-67均阴性。
回顾性分析,由于脑膜黑色素细胞瘤平时工作中极为少见,对于其“CT平扫呈均匀高密度,T1WI均匀高信号,T2WI稍低信号”的典型表现认识不足,而误认为是出血性改变。脑膜瘤出血在T1WI上多呈瘤内斑块状显著的高信号,而非均匀弥漫分布轻至中等高信号;砂砾型脑膜瘤在CT平扫可呈高密度,但在T1WI和T2WI多均为低或稍低信号。另外,颅后窝如此大的脑膜瘤压迫邻近骨质,绝大部分会产生骨质吸收和骨质增生等改变。对上述重要征象的把握不够是本例定性错误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