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51岁,男性,头晕头痛、肢体乏力半年余。
【影像表现】
CT
MRI
【影像表现】
左额叶占位,CT呈高密度,内可见少许低密度区。MRI示病灶信号欠均匀,以等T1等T2信号为主,DWI及ADC呈等信号,病变内可见条片状长T1短T2信号(纤维组织)及周围弧形短T1长T2信号(出血),病灶边缘见脑脊液信号环绕,增强病变不均匀强化,内可见低信号无强化区,可见脑膜尾征;周围见大片状水肿带,左侧胼胝体膝部及左侧侧脑室受压明显,中线结构向右侧移位。
———-♀【病例讲堂】分割线♀———
小编留言:这些患者是别人的,但这些症状你工作中也可能会遇到,学习才是前进的唯一路径,有思考才有进步哦!
【影像初诊】
肝脏CT
左额部脑膜瘤伴瘤周出血
【病理诊断】
左额叶占位,符合转移癌,结合免疫组化:CK8/18( )、CD34(血窦)、Hepatocyte(灶性细胞 )、TTF-1(-)、CK7(-)、Ki67(10% ),考虑肝细胞来源。
【鉴别诊断】
1、脑膜瘤:此病例需要与脑膜瘤鉴别。脑膜瘤属于脑外肿瘤,以宽基底与颅骨或硬脑膜相连。CT平时肿瘤呈均匀等密度或略高密度。肿瘤多数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极少数为形态不规则。少出血。增强肿瘤呈明显均匀一致性强化。可见脑膜尾征。局部颅骨增生变厚或变薄。
2、胶质瘤:CT上肿瘤呈边界不清的混合密度病灶,其中多有瘤内出血所致高密度表现,但钙化者较少。瘤内坏死及囊性变呈低密度影,而使其形态呈多形性,病灶周围多数脑水肿较重,肿瘤与脑组织无明显边界。MRI上肿瘤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的边界不清的肿瘤影,与邻近脑组织不容易区分,占位效应十分明显。
肿瘤内若有较大的坏死区则呈更低信号,若有出血呈高信号。胼胝体常受累,中线结构,如纵裂池可变形、变窄或移位。肿瘤在T2加权像呈混杂信号,以高信号为主。注射Gd-DTPA后肿瘤十分显著的对比增强使得肿瘤与邻近结构有明确的分界,且好发在脑深部,是特征性表现。
3、淋巴瘤:淋巴瘤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少见,发生率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左右。
多发于中、老年人,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病灶多为单发,亦可多发;平扫CT表现多呈等或稍高密度,MR表现T1加权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信号不高,呈等、低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CT和MR均呈单个或多发团块状均匀强化;病灶轮廓清楚,边缘可见脐样切迹;病灶周围见轻度水肿,水肿范围与病灶大小呈不一致性;病变占位效应多较轻微;病灶多位于脑室周围,常靠近中线分布。
【讨论】
颅内转移瘤(Intracranial Metastatic Tumors)为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癌瘤、肉瘤及黑色素瘤均可转移至颅内。临床所见颅内转移瘤大多数为癌瘤转移,占90%以上。
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有三条途径:①经血流,②经淋巴,③直接侵入,其中经血流为最多见的途径。
转移途径和转移部位与原发瘤的部位有关。如肺癌、乳腺癌、皮肤癌等主要经血流转移,易在脑内形成多发转移癌。消化道癌瘤较易经淋巴系统转移,而播散于脑膜。典型的血源性播散最常见于脑组织(大脑和小脑)灰白质交界区,单发或多发。
转移灶多表现为CT上等低密度,MRI上根据病变细胞组织的不同多表现为等长T1混杂T2信号。如果转移灶伴有出血成分或含有黑色素成分在T1上也可表现为高信号。绝大多数的转移瘤表现为明显强化,但强化的表现各异,以环形强化多见。转移灶弥散多不受限制,DWI序列多表现为等信号,除非病灶细胞组织排列紧密。邻近周围组织血源性水肿程度也各不相同,在CT表现为低密度,MRI上为T2高信号。
单发的转移瘤很难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进行鉴别。与转移瘤相比,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脑深部组织,常表现为弥漫性浸润性强化方式。扩散张量成像(DTI)常表现为FA值增高,尤其是病灶强化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