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淋巴结结核为小儿肺结核的常见表现,原发性肺结核患者的90%可出现淋巴结核。由于成人对结核有抵抗力,纵隔淋巴结核的出现率大约在4.4%。女性高于男性,比例约为1.9~2.8:1。
【临床表现】
主要为乏力、盗汗和咳嗽等全身症状,大多数患者仅有少量或无症状。
【病理表现】
显微镜下,结核性淋巴结内主要为干酪性坏死、液化和肉芽组织增生。
【CT表现】
结核性淋巴结增大,典型特征为强化扫描后的中心低密度、周边强化的结节(图3-289)。Jung等发现,淋巴结结核在CT平扫图像上,可表现为低密度(<30HU)或软组织密度(>35HU)。强化后CT值约为101~157HU,可表现出以下几种强化形式:
(1)周边强化:增大淋巴结周边有均匀、薄层和完整的强化环。厚而不规则的完整或不完整的强化环;位于周边或中心的球状强化。淋巴结一般>2.0cm,强化区的CT值约为100HU。这类患者最常见,也往往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图3-290)。
(2)不均匀强化:淋巴结内多个低密度区的存在,之间有不规则的强化和分隔或薄的斑片状强化(图3-291)
(3)均匀强化不伴低密度区:均匀强化的淋巴结最大径常<2.0cm,症状少或无症状(图3-292)。
(4)不强化:淋巴结增大融合,其内低密度区伸至结外,周围的纵隔脂肪线消失。
淋巴结结核的活动性不同,在CT图像上的表现也有所差别。Moon等发现:活动性淋巴结结核,大多数结内有多个低密度区或周边强化中心低密度,少为均匀强化,结内钙化灶的出现率为19%,大约有73%的患者有全身症状。而非活动性淋巴结结核的结内常无低密度改变,几乎100%的表现为均匀密度,83%伴发钙化灶。活动性淋巴结较非活动性大。抗结核治疗后,淋巴结可缩小,结内低密度减少或消失,钙化增加。
CT强化扫描示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淋巴结增大、融合,边缘强化,中心见低密度坏死区
CT强化扫描示血管前间隙多发淋巴结增大,密度均匀,部分融合,部分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结节、中、后纵隔见增大淋巴结
CT图像上淋巴结显示为周边强化中心低密度,病理为淋巴结中心完全的坏死(干酪坏死或液化)。不均匀强化淋巴结为结内肉芽组织存在及炎性血管增生,干酪坏死少于周边强化者。
总之,CT扫描有助于确定或证明淋巴结增大的存在,通过显示淋巴结的中心低密度周边强化的CT特征,来确诊纵隔结核性淋巴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