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1例CT MR影像表现

21 9 月

[病程描述]

患者,女,45岁,腰骶部疼痛 半年余,曾按腰间盘突出治疗,未见好转,疼痛加重,自诉发烧,晚间盗汗,消瘦,小腹热痛。

【病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1例CT MR影像表现

【病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1例CT MR影像表现

【病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1例CT MR影像表现

【病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1例CT MR影像表现

【病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1例CT MR影像表现

【病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1例CT MR影像表现

【病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1例CT MR影像表现

【病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1例CT MR影像表现

【病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1例CT MR影像表现

【病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1例CT MR影像表现

【病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1例CT MR影像表现

【病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1例CT MR影像表现

[影像描述]

MR:腰5/骶1椎间盘内见少量稍长T1长T2信号,相应椎体终板欠光整,压脂T2WI序列,椎体呈低信号,腰5、骶1椎体内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椎体终板中央有破坏,相应附件信号未见明显异常,椎间盘形态尚可,右侧椎旁软组织肿胀。
CT:腰5、骶1椎体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周围可见片状高密度影。周围软组织稍肿胀。

[检查结果]

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

[讨论]

CT表现 ①骨改变。骨破坏多为1~2个椎体受累,病灶为直径2~5 mm的多发圆形、类圆形或斑片状低密度灶,周边有明显的增生硬化带,甚至整个椎体密度普遍升高;破坏区多分布在椎体边缘,椎小关节亦可见类似改变。新生骨中可见新破坏灶,继续发展可累及半个甚至整个椎体,无死骨,此为布氏杆菌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可用于与脊柱结核鉴别。②椎间盘改变。椎体破坏均伴有相邻的椎间隙狭窄,椎间盘破坏,骨关节面增生、硬化。本组病例均有椎间盘破坏表现。③椎旁脓肿(炎性渗出)。椎旁软组织影与椎体破坏区相连,形态不规则,界限清楚,推压邻近的腰大肌。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较少出现腰大肌脓肿。④骨膜改变。椎体骨膜肥厚,由中间向两侧膨出,使椎体呈不均匀密度增高,椎体边缘骨膜增生肥厚钙化,形成“唇状”骨赘,新生骨赘加上其间的破坏灶构成“花边椎”特征性表现,但钙化的骨膜和椎体间仍清晰可辨。相邻椎体骨赘连结形成椎体侧-侧融合。有时横突的骨膜表现为横突顶部帽状增厚。⑤韧带改变。主要表现为前纵韧带和棘间韧带钙化

MRI表现 MRI可以早期发现骨和周围累及的软组织有信号异常,椎间隙狭窄,椎体呈不均匀信号,并发现椎管内硬膜外脓肿、破坏的椎间盘或炎性肉芽组织突入椎管,相应水平脊髓受压,椎旁脓肿为界限不清的脊柱旁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可见厚而不规则增强的脓肿壁。而脊柱结核的MRI特点是跳跃病灶、薄而光滑强化的脓肿壁,以及界限清楚的椎旁异常信号。

鉴别诊断 ①脊柱结核。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与腰椎结核均有发热、多汗及腰背部疼痛,影像学表现均为受累椎体破坏,相邻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可有椎旁脓肿形成。但脊椎结核有结核感染的临床特征,多为午后低热、盗汗、乏力,腰腿痛表现不如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明显,且多有肺结核病史;影像学多为2个或2个以上椎体同时受累,以椎体破坏和骨质疏松为主,常见受累椎体失去正常形态即塌陷,脊柱可见向后成角畸形,常见死骨及寒性脓肿(腰大肌脓肿),且脓肿内多可见钙化。而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以椎体破坏及硬化为主,破坏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破坏边缘见硬化边,其内可见新的破坏灶,无死骨形成,椎旁脓肿与腰大肌分界清晰。②化脓性脊柱炎。该病病情发展迅速,常有高热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与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鉴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