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18岁,左侧颌面部肿胀10月余。
查体:左下颌“拇指”大小类圆形肿物,无触压痛。
CT扫描示左侧下颌骨呈膨胀性溶骨性骨质改变,其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填充,内部密度不均,可见细小分隔,增强扫描肿物轻度强化(图)。
术后病理诊断:
中心性巨细胞肉芽肿(局灶侵袭性)
中心性巨细胞肉芽肿(central giant cell granuloma, CGCG),亦称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 GCRG),是一种良性的骨质破坏性病变,有时具有局限侵袭性。
国外研究报道CGCG人群发病率低,约为百万分之一,占下颌骨良性病变的7%,临床相对少见。
- X线一般表现为界限清楚的单房或多房孤立性透射影,病变骨皮质常膨胀变薄。
-
CT表现的提示征象为骨内膨胀性软组织肿块,伴或不伴渗入周围软组织,其内可见散在沙砾样残余骨及细小分隔,病变多为多房性。 -
典型MRI表现为病变呈T1WI等、低信号及T2WI低信号,D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
鉴别诊断:
①造釉细胞瘤。与CGCG较难鉴别,前者为上皮性牙源性颌骨肿瘤,主要来源于残余的牙板和造釉器,牙根可被侵蚀,后者为瘤样病变,是对骨内出血或创伤的修复性反应;
②骨巨细胞瘤。好发于20-40岁,常发生于长骨的干骺端,其组织学特征为存在大量的多核巨细胞,且大小一致,分布较均匀,炎性成分少或没有;而CGCG发病高峰年龄为10-25岁,多发生于颌骨内,其特点是巨细胞较小,大小不一,分布不规则,有大量梭形成纤维细胞和较多炎性单核细胞,多有出血和含铁血黄素沉积。
以上病变与CGCG具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鉴别起来较为困难,最终需依靠病理学诊断。
↓ 内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