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要点与特别提醒

10 1 月

脊椎骨巨细胞瘤(vertebral giant cell tumor)脊椎骨巨细胞瘤可能起源于间充质细胞,也称破骨细胞瘤,是一种良性侵袭性肿瘤。目前将其分为侵袭性与非侵袭性两类。长管骨骨端最常见,累及椎骨者约占7%,而骨巨细胞瘤约为脊椎原发肿瘤20%,其中骶椎最常见,胸、颈、腰椎其次。病变起自椎体,向附件侵犯。病理学上由间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构成。好发于20岁左右。临 床表现为疼痛及神经功能障碍,偶见转移的报道。

【诊断要点】

1.椎骨溶骨性膨胀性破坏,边界清楚,边界常见骨嵴或分隔样改变,皮质变薄及中断,瘤内可见液-液平面,骨质破坏附近见软组织肿块(图1A、B)。

2.可伴病变椎骨压缩变形。

【特别提醒】

1.皂泡状改变并非骨巨细胞瘤独有征象,也可见于动脉瘤样骨囊肿、骨髓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表1)。

2.本病可跨关节生长,如自骶骨越过骶髂关节侵犯髂骨。

3.MRI检查更易发现瘤内出血及肿瘤不同程度强化。

 

图1脊椎骨巨细胞瘤

脊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要点与特别提醒

脊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要点与特别提醒

女,22岁。A、B.第1腰椎膨胀性破坏(A. 4个白箭,B.白箭),边缘多发骨嵴,附件受累,椎旁软组织增厚

表1椎骨膨胀性病变的鉴别要点

疾病 临床病理特点 CT特点
骨巨细胞瘤 良性侵袭性肿瘤,内见多核巨细胞 骨骼膨胀、内见分隔或骨嵴,可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少数转移
动脉瘤样骨囊肿 可原发或继发,前者多<20岁 骨骼多房膨胀性改变,液-液平面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扫描可见间隔强化
骨母细胞瘤 青少年,富含血管的结缔组织 骨样组织 编织骨 附件多见,病变为类圆形,局部骨质膨胀,内见斑点状钙化或骨化
软骨肉瘤 少见于脊椎,累及附件 骨破坏边界模糊,可有膨胀,瘤内见肿瘤性软骨钙化,常见软组织肿块
脊索瘤 骶骨最常见,瘤内见黏液基质 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楚,皮质中断,50%见钙化,周围结构受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