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出血的演化
1、超急性期(H)
a、血清中由完整的红细胞组成,表现为水的蛋白质性液体,T1低信号和T2高信号
b、超急性阶段可持续2-10h
c、注意此期红细胞含有氧合血红蛋白,它几乎不缩短T1或T2驰豫时间
2、急性期血肿(A)
a、含有完整的红细胞,在完整的红细胞内为去氧血红蛋白和高铁血红蛋白
b、导致T2驰豫增强效应称为PT2-PRE(在快速扫描用梯度回波或场回波,T2加权自旋回波时更为明显,为场依赖现象)
c、急性期表现可从6-12h开始,并可持续到72h
d、在高场急性血肿T2像呈黑色,T1像为灰色(在低场T2黑色信号较不明显)
e、场强越低,T2信号黑度越不明显
3、亚急性早期血肿(ES)
a、此期可早至3d,并持续其表现达7-10d
b、此期血肿外周红细胞开始溶解,但中心部红细胞仍保持完整
c、疑血块外周的游离高铁血红蛋白表现为质子-偶极子相互作用,导致T1缩短和外周高信号环
d、疑血块中心仍为T2低信号是由于细胞内的去氧血红蛋白和高铁血红蛋白导致 T2场依赖效应(场强越低,则越不明显)
e、疑血块周围仅见轻度T1低信号和T2高信号水肿
4、亚急性晚期(S)
a、可早始于病后7d,通常持续14d,但也可长达21d
b、红细胞完全溶解:此时疑血块T1呈均匀白色
c、在亚急性早期,T1表现为白色的环和灰色中心
d、由于红细胞溶解和细胞内的去氧血红蛋白和高铁血红蛋白的消失,T2像由黑变白
I、疑血块可出现由灰变白
II、可与脑等信号
III、偶在亚急性早期T2呈等信号
IV、水肿明显,环绕疑血块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
5、慢性期血肿(C)
a、可早始于发病后2-3周,持续4-6个月
b、特征性的T1和T2白色是由于红细胞完全溶解、T1游离高铁血红蛋白的质子――电子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和T2水信号
c、由于疑血块周围巨嗜细胞内的含铁血黄素产生T2缩短的顺磁效应
d、水肿开始消退
e、早在亚急性期和在慢性期增强扫描,血肿T1像可出现环状强化
6、远期表现(R)
a、可早始于4-6个月,并持续数年
b、表现为蛋白质性水样信号,类似血肿的超急性期
c、水肿已减退
d、无占位效应
e、此期血肿已成为单纯的或蛋白质性的囊腔,圆形或裂隙状
f、此期特征性表现为有一含铁血黄素环
g、远期血肿可完全萎缩,仅残留含铁血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