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学习】几例骨斑点症小结

17 5 月

骨斑点症是一种罕见的无害的骨质硬化性疾病,又称弥漫性致密性(或浓缩性)骨病、家族性弥漫性骨硬化症和点状骨,本病最好发于管状骨的骨骺、干骺端等松质骨内,还可见于某些扁骨和不规则骨内。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为X线检查偶然发现,可见于任何年龄,男多于女,化验室检查一般阴性,血钙、磷正常。

典型影像表现

X线表现:手、足小骨,骨盆、长骨骨骺及骨端是好发部位。表现为数毫米至 2厘米之大小不等、分布不均、边缘不整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点状致密阴影,境界清楚,其长轴多与骨长轴一致,较多集聚在皮质邻近,部分病灶可与骨皮质相连。若病灶在髂骨及肩胛骨则以髋臼和关节盂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胸骨、肋骨、锁骨及长骨骨干较少发病,颅骨及脊柱多无变化。儿童患者骨斑点随骨骼生长发育而增多、增大、增浓,至生长发育停止后,病灶大多不再变化,但有时可消失或出现新病灶。

【病例学习】几例骨斑点症小结

病例1

骨盆片示双侧股骨上段、髂骨、坐耻骨多发斑点状高密影。

【病例学习】几例骨斑点症小结

病例2

双侧股骨上段、髂骨多发斑点状高密度影。

【病例学习】几例骨斑点症小结

病例3

【病例学习】几例骨斑点症小结

病例4

【病例学习】几例骨斑点症小结

病例5

【病例学习】几例骨斑点症小结

病例5

【病例学习】几例骨斑点症小结

病例5

【病例学习】几例骨斑点症小结

病例5

【病例学习】几例骨斑点症小结

病例6

【病例学习】几例骨斑点症小结

病例6

【病例学习】几例骨斑点症小结

病例6

鉴别诊断

(1)成骨性骨转移瘤: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有原发病灶,常见于脊柱、骨盆、长骨的近端及扁骨,病灶边界毛糙,呈浸润性生长,并且转移灶不对称分布。骨斑点症很少累及颅骨、肋骨、脊柱、胸骨、锁骨。

(2)骨蜡泪样病:病变发生于长骨骨干和干骺端的骨内和骨皮质外,呈不规则条状骨硬化,好侵犯单一肢体,增生的骨质自上而下沿一侧向下流注,很像蜡烛泪故而得名。X线表现:长骨偏侧骨质增生,表面凹凸不平,骨密度极高,骨小梁消失,骨髓腔变窄,骨骺与短管状骨亦有斑点、片状致密影,无轮廓改变,关节面光滑。

(3)骨减压病:病变好发于长管状骨两端,很少发生于四肢短骨,成条索状硬化斑,并有囊状透光区。患者有潜水作业史。

( 4 ) 纹状骨病(osteopathia striata) :多见于 10~15岁的男性,四肢长骨干骺端为好发部位,以两侧对称性纵行条纹状骨质密度增高为特征,骨皮质正常,不累及骨骺。

( 5 ) 石骨症:往往累及脊柱及颅骨,全身骨骼密度显著高,在髂骨翼、跟骨及骰骨可见同心环状波纹,椎体可见“夹心蛋糕”样改变,均与本症不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