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主诉:间断性左侧肢体麻木1月余,加重伴头晕恶心2天
查体:神清语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V级,四肢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行磁共振平扫加增强检查
临床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

病理诊断:成熟性畸胎瘤。
畸胎瘤按组织分化程度分为未成熟、发育成熟和畸胎瘤恶变3个类型,其中成熟畸胎瘤为良性,并可与其他脑肿瘤混合存在。
颅内畸胎瘤最常见于松果体区、其次好发于鞍区,也可发生于幕上、幕下脑实质、脑室,但少见。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少年多见,60岁以上罕见。
囊性者来自外胚层和中胚层组织,多为良性,常为单房,可多房,囊壁内可含骨、软骨、脂肪等,囊壁外层是纤维组织,囊内呈淡黄色或灰黄色粘稠半流体样,含有脂性物质、毛发或牙齿等。
实性者多为恶性,大体呈灰白色结节状,可发生钙化、出血和坏死,可侵犯邻近结构。
因含脂肪、囊变、钙化、出血、骨骼及牙齿等多种组织,信号混杂;瘤内脂肪信号示诊断的关键(短T1长T2,压脂低信号)。
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实质部分中度至明显强化,囊性部分、钙化、脂肪和骨骼成分不强化,强化可为斑片状、分隔样或环形。
良性畸胎瘤多为囊性,形态规则,含有大量脂肪,不侵犯邻近结构。
恶性畸胎瘤较大,常为实性,形态不规则,脂肪少或无,常侵犯周围结构并可沿室管膜下种植转移。
畸胎瘤可破裂,破裂后脂肪滴可进入脑室和(或)蛛网膜下腔,并于相应部位见脂肪信号。
2、鞍区颅咽管瘤:儿童最常见的鞍上肿瘤,常有囊变和钙化,爆米花样或蛋壳样钙化比较常见。增强扫描实质和囊壁均可强化。
3、生殖细胞瘤:肿瘤信号及强化多均匀,瘤内不含脂肪信号,钙化少见,无瘤周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