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宫平滑肌瘤多见于育龄妇女,可多发。CT常表现为子宫增大、变形,肌瘤多位于浆膜下及肌壁内,少数见于黏膜下。肿块呈实质性,与正常子宫肌壁相比,其密度可呈等、低、高或混杂密度,以等密度更多见。肿瘤多为富血供,增强后常与子宫同步明显强化,也可略低于或略高于正常子宫层肌壁,强化方式多为均匀性,若瘤体坏死、囊变则呈不均匀强化。本例肿块生长部位及形态与上述相仿,但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子宫肌。
2.子宫平滑肌肉瘤发病年龄较大,与子宫肌瘤影像学表现相似,但肿块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分叶、瘤内坏死更明显,血供更丰富,强化更显著。本例应考虑此病。
3.卵巢癌卵巢癌多为囊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实质部分有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可见壁结节,有腹盆腔淋巴结肿大及邻近组织受侵表现。本例可排除卵巢癌。
4.转移瘤表现为以实性为主的不规则状分叶状肿块,多两侧受累,境界不清,密度极不均匀,并多累及子宫直肠窝、子宫浆膜下,可伴“网膜饼征”。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腹水常见。本例以侵犯子宫浆膜下为主,左侧卵巢可能受累,伴大量腹水,应考虑转移瘤可能。
影像诊断:①子宫平滑肌肉瘤;②转移瘤。
病理诊断:(全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伴坏死,局部细胞丰富,内膜增生性改变,宫颈慢性炎症。
回顾并复习文献,对子宫平滑肌瘤的认识有两点需要加强:一是三种类型的子宫肌瘤可同时存在同一病例上,本例子宫肌壁间一直径约3.5cm的肌瘤在影像分析时被误认为子宫腔,该病灶中心变性坏死,周围环状低密度假包膜,应属壁间肌瘤典型表现;二是同一病例的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可有不同的血供表现,甚至同一患者的同一类型子宫肌瘤也可出现不同的血供状态。另外,子宫肌瘤若无退变、变性,其血供可丰富,强化程度与正常子宫肌相仿,甚至超过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