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1例CT影像表现

14 8 月

病史:男,30岁,体检时B超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

查体:T 36.60C,P80次/分,BP 135/85mmHg,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病例】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1例CT影像表现

 

手术病理: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

小结:嗜铬细胞瘤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以20~40岁常见,男性略多于女性。其临床特征与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有关,主要为阵发性高血压。约90%均为单侧良性有功能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而双侧性、异位性、无功能性以及恶性的嗜铬细胞瘤各占约10%。

CT表现:

1.瘤体直径多数在3~5cm左右,个别可达10cm以上,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梨形实性肿块。总体上讲,有功能嗜铬细胞瘤直径多大于无功能嗜铬细胞瘤。

2.肿瘤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多数密度不均,多因肿瘤较大而发生出血坏死和囊变所致,少数病例可见钙化斑。

3.嗜铬细胞瘤血供丰富,故在增强时肿瘤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强化部分与不强化的坏死囊变部分常形成多房样改变。

4.肿瘤实质明显增强与肿瘤的囊变可以被认为是本病的特征之一。

本例特点及鉴别:本例嗜铬细胞瘤无分泌功能,瘤体较大,呈中度强化,无明显坏死囊变。主要和肾上腺转移瘤鉴别:前者轮廓光滑,往往还能看到残存的肾上腺,而后者使整个腺体结构消失,且肿瘤轮廓多不规整。另外还需和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瘤鉴别,后者瘤体稍小,一般仅为轻度强化,多不难鉴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