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癌首先考虑钙化性胃癌。属少见病例,以肿块伴散在或弥漫性钙化为主要特征。其组织学分类为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或富含黏液的低分化腺癌,以黏液腺癌多见。黏液腺癌因富含黏液,在 CT平扫和动脉期增强上常表现为相对等低密度。延迟期多为不均性或分层状轻至中等度强化。这些特点基本与本例相符。
2.间叶组织源性恶性肿瘤平滑肌肉瘤可合并黏液样变性,但钙化较少见。恶性神经源性肿瘤可见钙化,多为散在性的,但病灶相对局限,不如本例呈广泛浸润性生长。其他罕见的间叶性肿瘤包括骨肉瘤或软骨肉瘤,往往以局部肿块为特征,伴瘤骨密度或软骨钙化密度,以斑片状或环形为主。结合本例影像特点,要考虑到间叶源性肿瘤的可能,但与几种常见组织类型的间叶源性恶性肿瘤典型表现不符。
影像诊断:胃癌伴胃周淋巴结及腹腔转移,建议结合胃镜检查。
病理诊断:胃黏液腺癌。
一些学者最近的研究认为“钙化性胃癌”一词不很恰当,其实质是胃黏液腺癌的表现,本例影像学表 现为典型的胃黏液腺癌,属胃癌的一种类型,钙化即是其特征之一。胃黏液腺癌细胞能产生大量黏液分泌到细胞外,形成大片黏液蓄积,称黏液糊,癌细胞漂浮在黏液糊内,肿瘤肉眼观呈胶冻状,CT值偏低,强化不明显,在MRI T1WI和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为其另一特征。
CT扫描可以显示病变的部位、钙化的形态及周围器官受累情况。胃黏液腺癌的钙化均为点状或粟粒状,大小为1〜3mm,位于增厚的胃壁内,可部分融合成条片状(如本例钙化特点)。而平滑肌瘤或肉瘤的钙化少见,且后者钙化特征多为环形或片状。肿瘤化疗后钙化多为成堆的萎缩性钙化。有文献归纳了胃黏液腺癌的一些特殊的CT表现:①胃壁广泛肿块样增厚,呈浸润性生长改变,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②增厚的胃壁间见低密度带或胃壁全层呈低密度。③肿块内见弥漫性或散在分布的点 状、粟粒状、条片状钙化。④平扫和早期增强呈等低密度改变,并可见更低密度区(提示富含黏液)。延迟期可见轻至中等度强化。⑤胃周或后腹膜肿大淋巴结、腹水、种植等转移征象。
胃黏液腺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较高。有学者认为,“钙化性胃癌”(胃黏液腺癌)与“非钙化性胃癌”相比,其复发及转移的概率较高,预后较差,胃黏液腺癌的转移灶也可出现黏液湖,形成钙化等,为其又一大特征。了解胃黏液腺癌的病理基础及其CT/MR表现,提高对其的准确诊断,对于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估计预后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