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移瘤髂骨为骨转移瘤的好发部位。CT改变主要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多数表现为松质骨骨小梁破坏消失或正常髓腔消失,代之为软组织肿块影;可局限于骨髓腔或破坏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突向周围组织,肿块大小不一,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楚或模糊;肿块内可见点状、斑块状或条状残留骨,骨质破坏呈虫蚀状,边缘不清,无硬化。本例病变的表现与之相符,且有乳腺肿瘤手术史,因此要考虑转移瘤可能。
2.骨肉瘤骨肉瘤一般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青少年多发。发生在扁骨的骨肉瘤少见,好发于老年人,其基本征象有骨质破坏、肿瘤骨形成、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等,其软组织肿块较骨质破坏区小或相当。本例未见明显肿瘤骨和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显著大于骨破坏区,与典型骨肉瘤不符。
3.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软组织恶性肿瘤,原发于骨骼的较少见。CT主要表现为偏心性、溶骨性破坏,少数病例破坏区可呈膨胀性改变,破坏区骨结构崩解呈地图状,甚至完全消失,周围见较大范围的软组织肿块,可侵犯周围组织,密度多数不均匀,内可见残存骨、钙化及坏死,骨膜反应少见,增强病灶呈不均性强化。本例病变的表现与之基本相符。
4.纤维肉瘤本病少见,发病年龄较广,发生于皮下者多于肌肉内。肿瘤生长迅速,体积常较大,边缘不规则,中心易坏死、囊变呈低密度区,增强后病灶显示清楚,可侵犯邻近的骨质等结构。发生于骨骼者一般多见于长骨,尤其股骨多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无硬化边,无肿瘤骨,可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肿块内可见钙化。本例不能完全除外该病。
5.骨淋巴瘤多见于长骨干骺端,扁骨也可发生,以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为主要影像表现,其特点为骨质破坏多呈筛孔状或蜂窝状,软组织肿块明显,且范围显著大于骨破坏区域。本例骨破坏呈融冰状,破坏区较彻底,与骨淋巴瘤不符。
影像诊断:①转移瘤可能大;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或纤维肉瘤不除外。
病理诊断:黏液纤维肉瘤。
回顾分析,本例在诊断大方向上正确,只是在准确定性上出现了偏差,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本例主要影像特征与常见转移瘤影像学基本符合;二是患者有乳腺肿瘤手术史,致使我们在分析时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因此,对于原先有肿瘤病史的患者,在其他部位发现另一肿瘤病变时,也切忌马上就判断为转移瘤,要考虑到发生其他肿瘤的可能,譬如肺癌患者在做腹部 CT时经常发现肾上腺偶发瘤,而非转移瘤。
基于本例较为彻底的溶骨性破坏伴随显著大于骨破坏区的软组织肿块,纤维类恶性肿瘤在初次影像分析时应被放在主要考虑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