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浆膜下子宫肌瘤体积多较大,包膜完整,因血供不足常合并肿瘤内玻璃样变性,或营养不良性钙化,其内见线样或裂隙样低密度,亦可见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裂隙和囊变区无强化。典型者增强表现为强化的实性组织中见不规则地图样低密度,或呈漩涡状,或呈同心圆状。本例肿块较大,与并发坏死、囊变的浆膜下子宫肌瘤相似,子宫肌层内也有数个边界清晰的结节影,按“一元论”考虑,应诊断多发子宫肌瘤伴坏死、囊变。
2.卵巢癌大多表现为多房囊实性肿块,分隔厚而不规则。卵巢癌实性成分越多、分隔越厚,肿瘤恶性程度往往越高,肿瘤的边界就越模糊,腹水、腹腔种植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就越多见。本病肿块的大部分边缘清晰,有包膜,未见网膜增厚、腹腔假性黏液瘤及增大淋巴结等种植转移征象,故不考虑卵巢癌。
3.未成熟卵巢畸胎瘤只占畸胎瘤的3%,较大,不规则分叶状,实性部分为主。几乎所有病例有散发钙化和(或)脂肪。病灶内常见盘曲带状略低密度影,文献报道镜下显示该区域为胚胎性脑组织,可作为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特征性CT征象。实验室检查AFP值常增高。本例可基本除外未成熟卵巢畸胎瘤。
影像诊断:子宫浆膜下及肌壁间多发肌瘤。
病理诊断:子宫腺肌瘤合并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瘤由出血、液化的囊和外周增生的平滑肌构成,常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CT上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密度较相似,子宫腺肌瘤若有新鲜出血可见囊内高密度影,而子宫肌瘤罕有出血。子宫肌瘤无包膜,但与正常子宫肌之间被覆盖一层疏松的结缔组织,内有扩张的血管和淋巴管,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常发生各种变性或坏死致密度不均匀。
回顾分析,对无变性的肌壁间型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影像诊断及鉴别并不难,但对伴有部分变性、囊变的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鉴别较困难,唯一的区别可能是前者囊性区域的内壁较光整,而后者则多毛糙、模糊不清。此时,MRI检查能为鉴别提供较大的帮助。MRI上,子宫腺肌瘤因瘤内常并发出血,从而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内夹杂斑点状高信号,同时有子宫结合带的增宽,均有助于子宫腺肌瘤诊断;而子宫肌瘤没有上述表现,同时由于假包膜内扩张的静脉和淋巴管,致子宫肌瘤瘤周出现环状高信号,较具特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