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巨大无坏死的肠道间质瘤1例CT

21 7 月
简要病史  
患者,女,32岁,腹胀二月余,无明显消瘦,食欲正常,查体:下腹部可触及巨大包块,境界不清,质地较硬。

B超:盆腔巨大肿块。

【病例】巨大无坏死的肠道间质瘤1例CT

【病例】巨大无坏死的肠道间质瘤1例CT

【病例】巨大无坏死的肠道间质瘤1例CT

【病例】巨大无坏死的肠道间质瘤1例CT

【病例】巨大无坏死的肠道间质瘤1例CT

手术病理:小肠间质瘤
分析  
胃肠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 )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属于消化道间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以50~70岁为高峰年龄组。最常发生于胃(50%~70%),其次为小肠(20%~30 %),其余为结肠。目前研究表明胃肠间质瘤没有绝对的良性表现,而是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分为极低度、低度、中度及高度危险性4级。对常规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主要依赖于手术治疗,然而术后85%的患者发生复发转移,5年生存率仅50%-65%;其中复发、转移患者的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仅10%-20%。

【病理与分型】 

在组织学上,GIST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检测特异性地表达c-KIT(CD117)和CD34。随着免疫组化和电镜的发展,将其分为4种类型:

(1)向平滑肌方向分化

(2)向神经方向分化

(3)向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

(4)缺乏分化特征。

按其发生部位又分为4种类型:

(1)黏膜下型

(2)肌壁间型

(3)浆膜下型

(4)胃肠道外型 。


【CT表现】

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中心多有不同程度低密度坏死、囊变,极少数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强化较明显。

本例特点及鉴别诊断  
1.本例肿瘤巨大,主要位于盆腔,与子宫分界不清;

2.增强动脉期肿瘤内可见多发迂曲的线条状及斑点状强化,静脉期为广泛的斑片状强化,较为明显;

3.无明显坏死囊变。

4.本例需与孤立性纤维瘤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鉴别,后两者常常体积亦较大,坏死囊变亦不多见,但强化不如间质瘤明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