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病史:
男,65岁,右肩疼痛3周来就诊,主诉无外伤史。
正常X线:
正常肩关节MR(冠状位):
平片:
右肩关节(外旋位)示右侧肩关节肱骨头外上方处出现条索状钙质沉积,密度较高且较均匀,肩锁关节轻度骨关节炎改变。
肩关节磁共振:
右肩关节T1加权脂肪饱和成像示示冈上肌肌腱远端长T1短T2信号,这与平片所示的病灶密度相一致。邻近冈上肌肌腱的软组织T2信号较高,此为炎性反应所致。肱骨头内可见长T1、短T2信号影,肱骨大结节周围伴骨髓水肿。冈上肌肌腱未见撕裂。
最终诊断:
钙化性冈上肌腱炎伴肱骨大结节骨质受侵、骨髓水肿。
讨论:
冈上肌起始于肩胛骨岗上窝,通过肩峰下经肩盂上方及肱骨头上面,附着于肱骨大结节近侧。冈上肌是肩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臂外展、上举的起动运动及稳定盂肱关节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冈上肌是肩袖肌群中退变发生最早,肌纤维钙化、断裂发生率最高的肌肉之一。
自1872 年Duplay首次提出肩周炎的诊断后,国内外学者都把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统称为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近年来“肩周炎”这一名词已逐渐被“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 、 “喙突炎” 、 “冈上肌腱炎和冈上肌腱钙化” 、“肩峰下滑囊炎或三角肌下滑囊炎” 、 “冻结肩” 、 “肩撞击综合征”等具体定位定性名词所替代。在诸多肩周炎的分类中冈上肌腱炎和冈上肌腱钙化( 钙化性冈上肌腱炎) 是较为常见的一类,约占 21. 5%,也是临床上比较容易误诊的一类。钙化性冈上肌腱炎与肩关节反复使用、肩峰下撞击等造成的磨损,肌腱的退行性改变及钙代谢失常有关。在劳损和轻微外伤后逐渐引起肌腱退行性改变,进而钙盐沉着形成肌腱钙化。
临床上,患者初期只是肩关节周围轻微疼痛,活动受限不明显。多在急性发作时前来就诊,以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为主,肩关节突然疼痛加剧,活动受限,影响日常工作。在钙化早期,即肌腱炎期,X线平片很难发现钙化病灶。随着时间的推移,钙化逐渐明显,肱骨大结节处软组织影消失,影像诊断变得容易,但此时其疼痛未必重于急性炎症发作期。
影像表现:
钙化性冈上肌腱炎好发于冈上肌腱附近,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处。X 线平片是此病的常规诊断方法,其表现初期不明显,随着病程进一步发展,此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点状或条索状钙质沉积,其密度较高或较淡,均匀或不均匀。X 线平片的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绒毛型,边缘粗糙不齐,好似卷曲的绒毛,密度深浅不均匀,沿冈上肌腱长轴分布;②长条型,边缘整齐,密度高,沿肌腱长轴分布;③球块型,边缘整齐,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高,分布在冈上肌腱附着部位附近。
MRI 在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诊断中并不常用,早期可见 T1WI 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骨质破坏,实际上是肌腱炎对于肱骨大结节骨质的侵蚀,但随着病程进展,急性期无菌性炎症病变消失,钙化明显,此处骨质的MRI表现也恢复正常。
总之,根据临床和X线表现可以诊断钙化性冈上肌腱炎。但是,早期患者钙化没有出现,单纯表现为冈上肌肌腱炎时,应结合肱骨大结节处的解剖和MRI表现,不要把肌腱附着处的骨质侵蚀肿胀误诊为骨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