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CT怎么鉴别?

20 6 月
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
病因
    腺性膀胱炎是由 Von  limberk(1887 年)首先报道的一种膀胱粘膜增生性疾病,临床上较少见

移行上皮化生学说:在结石、感染、梗阻、泌尿系置管、肿瘤等因素的慢性刺激下,粘膜上皮增生形成上皮芽,跟着上皮芽的移行细胞向下增生,达到粘膜固有层而形成移行上皮巢(即von Brunn 细胞巢)

病理
von Brunn 细胞巢

移行上皮收到各种慢性刺激时向粘膜下呈花蕾状生长进而被周围的结缔组织包绕分割,与移行上皮分离而形成的巢状结构

Brunn巢常见于膀胱三角区,发生率可以高达85~95%

von Brunn 细胞巢突入基底膜,其中心细胞分化→囊性膀胱炎

囊壁表层细胞再化生为柱状上皮并产生分泌,形成了真正的腺体→腺性膀胱炎→腺癌。

囊性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过程。

临床表现
    无特征性

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并发膀胱结石

抗感染后尿中白细胞消失,但镜下血尿及尿频仍持续存在的患者,应考虑腺性膀胱炎

临床分型
膀胱镜检分型

乳头状瘤样型

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

慢性炎症型

粘膜无显著改变型

影像分型

草坪状增厚型

弥漫增厚型

结节隆起型

混合型

影像表现
    好发部位:膀胱三角区、颈部、输尿管开口

隆起性病变(宽基底、病灶边缘光滑)或膀胱壁增厚

增强后轻度强化,与周围正常膀胱壁密度相似

膀胱外壁光滑,可伴输尿管壁受累增厚

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等特点

总结:

腺性膀胱炎的影像特点有:宽基底、轻度强化、病灶边缘光滑、膀胱外壁光滑、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等特点

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CT怎么鉴别?

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CT怎么鉴别?

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CT怎么鉴别?

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CT怎么鉴别?

鉴别诊断
    膀胱癌

(1)病灶形态及内部结构:腺性膀胱炎一般病灶表面较光滑,内部密度均匀;膀胱癌病灶表面欠光整,密度欠均匀,可有液性坏死区及斑点状钙化灶。

(2)侵犯及转移:膀胱癌可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膀胱肌层及外膜层的侵犯。腺性膀胱炎病灶位于粘膜下层,不侵犯肌层及外膜,所以膀胱外膜光滑且无盆腔淋巴结肿大。

(3)增强扫描:膀胱癌增强后扫描膀胱肿瘤常有较明显的增强效应。而腺性膀胱炎由于病灶区是腺体组织,其增强效果并不明显。

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CT怎么鉴别?

膀胱息肉或乳头状瘤

膀胱息肉及乳头状瘤增强后有较明显强化可以作为鉴别点。MRI 上膀胱息肉T2WI上均匀典型的特点,即病灶呈明显高信号,中央可见低信号纤维索;腺性膀胱炎T2WI上呈稍高均匀信号,增强后强化不明显

慢性膀胱炎:在CT图像上常表现为整个膀胱壁增厚,但是一般厚度<5mm;膀胱粘膜表面毛糙高低不平,膀胱容积减少,中度强化;所有CG的膀胱壁增厚均>5mm;通常不伴有膀胱容积的缩小,具有病变的边缘通常较光整,强化不明显、慢性起病

膀胱软化斑亦可表现为膀胱壁的广泛增厚,可累及双侧输尿管末端,血管丰富、强化明显为该病变的特点,其次膀胱软化斑可累及膀胱周围脂肪间隙或伴有盆壁骨质的破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