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程描述]
性别:男,年龄:63岁,腰痛伴行走不稳半年来诊
请选择答案
A、椎体结核
B、椎体转移瘤
C、骨髓瘤
D、化脓性脊椎炎
正确答案是:A、椎体结核;
[影像描述]
胸12-腰1椎体相对缘及前缘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椎间盘被破坏,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
[诊断思路]
脊柱结核是骨关节结核中最常见者,以腰椎最多,胸腰段次之,颈椎较少见,儿童以胸椎多见,成人好发于腰椎。依据骨质最先破坏的部位,可分为①中心型:多见胸椎,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缺损,以儿童多见。②边缘型:椎体的前缘、上或下缘局部骨质首先破坏,再向椎体和椎间盘侵蚀蔓延,椎间隙变窄。③韧带下型:主要见于胸椎,病变在前纵韧带下扩展,椎体前缘骨质破坏,椎间盘完整。④附件型:比较少见,以血行感染为主,以脊椎附件骨质破坏为主,累及关节突时常跨越关节。脊柱结核骨质破坏表现为溶骨性破坏、碎块状,虫蚀状,常有骨破坏的同时伴有沙粒样死骨,病灶边缘硬化。椎间盘局限性密度减低,边缘模糊,椎间隙有不同程度的变窄或消失。在脊椎周围有梭形软组织影出现,在腰椎为腰大肌脓肿,表现为腰大肌影模糊、肿胀。CT表现为低密度区,边缘不清,有部分可见砂粒样钙化。
鉴别诊断:
椎转移瘤:多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可为溶骨、成骨或混合性,转移瘤多椎体破坏时呈跳跃式分布,附件多有破坏,椎间盘不受累,椎旁软组织肿块为结节状。
骨髓瘤:多个椎体受累,骨质破坏以松质骨为主,骨皮质破坏较晚,软组织肿块亦局限,典型表现为多发溶骨性穿凿样骨质破坏,边缘清晰,无硬化,骨髓穿刺可确诊。
化脓性脊椎炎:临床有起病急,畏寒、高热等病史,早期以骨质破坏为主,晚期可形成粗大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