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胆囊粘膜下,由于上皮组织下陷而形成罗-阿氏窦(Rokitansky—Aschoff Sinus),它一般不到达肌层,影像上难以发现。只有在有腺肌增生病时胆囊粘膜及肌层过度增生,胆囊壁增厚,增生的粘膜上皮伸入肌层,罗阿-氏窦 数目增多、扩大成囊状,并深入肌层、甚至可深达近浆膜层,形成粘膜内憩室。罗-阿氏窦内易瘀胆,继发感染可产生微结石,称壁内结石。罗-阿氏窦的形态不一,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其直径可自针尖大小至8-10mm左右,类似壁间小憩室,与胆囊腔相通。
胆囊腺肌症可分为弥漫型、节段型和局限型。弥漫型表现为胆囊壁的弥漫性增厚;节段型表现为胆囊壁中部(体、颈)节段性增厚,胆囊腔局限型狭窄;局限型或呈基底型,表现为胆囊底部局限性增厚如帽状或三角形。有学者称为“小帽征”。
谈的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