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胆囊腺肌症1例CT影像表现

19 4 月
临床资料:病人女性,48岁,右上腹痛来诊,辅查常规阴性

【病例】胆囊腺肌症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胆囊腺肌症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胆囊腺肌症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胆囊腺肌症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胆囊腺肌症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胆囊腺肌症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胆囊腺肌症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胆囊腺肌症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胆囊腺肌症1例CT影像表现

影像学表现
胆囊底部囊壁局限性增厚,边界清晰,呈帽状改变。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

结果
胆囊腺肌症

讨论
胆 囊腺肌症,也称胆囊腺肌瘤病,但现在更多的称为“胆囊腺肌症”,因为不属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而“胆囊腺肌瘤病”的“瘤”字,容易误认为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是一种以腺体和肌层增生为主的良性胆囊疾病,为胆囊增生性疾病的一种,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学说颇多。1960年jutras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概念,认为是胆囊壁上一种组织成分发生过度增生的结果,它既不同于因炎症引起的疤痕组织增生的病变,它也不具有肿瘤那种破坏性趋势。

常胆囊粘膜下,由于上皮组织下陷而形成罗-阿氏窦(Rokitansky—Aschoff Sinus),它一般不到达肌层,影像上难以发现。只有在有腺肌增生病时胆囊粘膜及肌层过度增生,胆囊壁增厚,增生的粘膜上皮伸入肌层,罗阿-氏窦 数目增多、扩大成囊状,并深入肌层、甚至可深达近浆膜层,形成粘膜内憩室。罗-阿氏窦内易瘀胆,继发感染可产生微结石,称壁内结石。罗-阿氏窦的形态不一,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其直径可自针尖大小至8-10mm左右,类似壁间小憩室,与胆囊腔相通。

囊腺肌症可分为弥漫型、节段型和局限型。弥漫型表现为胆囊壁的弥漫性增厚;节段型表现为胆囊壁中部(体、颈)节段性增厚,胆囊腔局限型狭窄;局限型或呈基底型,表现为胆囊底部局限性增厚如帽状或三角形。有学者称为“小帽征”。

One Reply to “【病例】胆囊腺肌症1例CT影像表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