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MR影像表现

6 4 月
[临床病史]
女性,45岁,左侧季肋痛。

【病例】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MR影像表现
A

【病例】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MR影像表现
B

【病例】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MR影像表现
C

【病例】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MR影像表现
D

[影像表现]
轴位T2WI(图A)脾前部可见一等信号、中心点状低信号的肿块。T1WI(图B)示肿块与脾信号接近。轴位增强抑脂T1动脉期(图C)示肿块外周呈斑点状不均匀强化;延迟期(图D)明显强化,中央有星状不强化区。

[鉴别诊断]
血管瘤、错构瘤、髓外造血。

[诊断]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

[讨论]
SANT是一种少见的脾血管良性肿瘤。常见于中年人(平均年龄50岁),女性多发(2:1),50%的患者无症状。组织学上源于红髓,中央纤维带形成星状瘢痕,可以解释其影像表现。典型的肿块平扫CT呈低密度,T1WI和T2WI呈低信号。MRI更易于发现内部出血灶。增强后,病变呈外周至中央纤维分隔的渐近性强化,表现为“辐轮”征。血管瘤不会出现中心瘢痕。错构瘤通常在T2WI上呈高信号,早期不均匀强化,延迟期强化均匀一致。髓外造血在99mTc标记的硫胶体SPECT上呈阳性,而SANT则呈阴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