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疾病的鉴别诊断

5 4 月
腹膜疾病的鉴别诊断
项目 腹膜间皮瘤

(图1)

腹膜转移瘤

(图2)

腹膜假黏液瘤

(图3)

淋巴瘤

(图4)

腹膜腔脓肿

(图5)

结核性

腹膜炎

腹膜炎

(图6)

临床

特点

与石棉接触史有关,恶性者多见于60~70岁 多来源于卵巢、消化道的肿瘤,40岁以上多见 常来源于阑尾和卵巢 发热、消瘦 常有腹膜炎、手术病史 可#i肠结核,女性多见,多见于20~40岁 多继发于胃肠、胆囊穿孔或术后,症状明显
好发

部位

腹膜浆膜,可累及网膜、肠系膜 沿腹膜浆膜转移至网膜、肠系膜 邻近脏器和肠管表面 肠系膜血管周围 膈下、盆腔、肠曲或肠系膜间 腹膜、大网膜、肠系膜淋巴结 腹膜.可累及网膜
病灶

形态

腹膜弥漫增厚或局部形成肿块,网膜可呈饼状增厚,肠系膜呈星芒状增厚 多发小结节样或弥漫性腹膜增厚,网膜可呈饼状,70%的病例合并腹水 分叶状、多分隔的包裹积液,慢性者可见点状钙化,可使脏器浆膜表面呈扇形扭曲 边界清晰的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多发淋巴结肿大 早期团块状.边界模糊.后期中心液化,呈厚壁空洞,边界清楚.内可见气体影 腹膜轻度增厚.大网膜呈污垢状、饼状或结节状,腹腔积液,常合并胸腔积液 腹膜增厚、粘连,一般结节状增厚少见,可有腹腔渗液或少量腹腔积液,肠管扩张
出血、

坏死、

囊变

病变可呈囊性,可合并出血 卵巢癌转移多为囊性 囊性 可坏死、液化 中心液化坏死 可坏死形成结核性脓肿 形成脓肿时中心液化坏死
信号

特征

肿瘤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肿瘤T1WI和T2WI均呈中等信号,积液呈长T1、长T2信号 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 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 囊肿壁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内呈长T1、长T2信号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强化

特点

增厚腹膜及结节有强化 强化明显 实性成分强化 强化类型多样化 环形强化 淋巴结核呈环形强化 可强化

1腹膜间皮瘤MRI表

自动草稿

(A)轴位T2WI
自动草稿

(B)轴位T1WI增强扫描

T2WI腹腔多囊性病变(→),T2WI呈等、高信号改变,其内信号不均,散在间隔影,腹膜弥漫增厚,乙状结肠受压。增强扫描间隔、囊壁轻微强化

2腹膜转移瘤MRI表

自动草稿

(A)轴位T1WI
自动草稿
(B)冠状位T1WI

自动草稿
(C)冠状位T2WI增强扫描

男患者,55岁,肝癌术后,左上腹腔转移。平扫示上腹部偏左侧肠系膜根部巨大长T1、长T2信号占位(→),大小约16.6cm×7.2cm,边界不清,与肝左叶分界不清。增强扫描示上腹部肿物不均匀强化,周边强化明显。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肉瘤亚型)

3腹膜假黏液瘤MRI表现

自动草稿
(A)轴位T2WI
自动草稿
(B)轴位T1WI增强扫描

腹腔多囊性病变,呈分叶状、多分隔的包裹积液(→),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强化

4腹膜淋巴瘤MRI表现

自动草稿

轴位T2WI可见左侧腹腔及盆壁边界清晰的分叶状肿块影(→),T2WI呈稍高信号改变,其内可见不规则液化坏死区(中)

5腹膜腔脓肿MRI表现

自动草稿

(A)轴位T1WI
自动草稿
(B)轴位T2WI
自动草稿

(C)轴位T1WI增强扫描

男 患者,75岁。临床症状不明显。肝脓肿破裂,肝前间隙膈下脓肿。平扫示肝左叶巨大脓肿(→),呈混杂长T1、长T2信号,其内多发分隔,大小约 14.2cm×10.4cm×10.7cm,病灶周围肝实质肿胀,局限肝前间隙积液。增强扫描示肝脏病灶囊壁及病灶内分隔强化明显,其前缘突破肝包膜侵入 腹腔,邻近大网膜增厚,信号不均

6局限性腹膜炎MRI表

自动草稿

(A)轴位T1WI
自动草稿

(B)轴位T2WI

女患者,45岁。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漏。肝右侧见一梭形长T1、长T2信号影(→),最大截面积约为7.0cm×12.5cm,肝脏明显受压。邻近腹膜增厚,信号升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