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肝脓肿1例CT影像表现

5 3 月

[病程描述]

性别:女,年龄:74岁,患者于2天前出现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隐痛,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4度。

  • 【病例】肝脓肿1例CT影像表现
  • 【病例】肝脓肿1例CT影像表现
  • 【病例】肝脓肿1例CT影像表现
  • 【病例】肝脓肿1例CT影像表现
  • 【病例】肝脓肿1例CT影像表现
  • 【病例】肝脓肿1例CT影像表现
  • 【病例】肝脓肿1例CT影像表现
  • 【病例】肝脓肿1例CT影像表现
  • 【病例】肝脓肿1例CT影像表现

请选择答案

A、肝癌
B、肝血管瘤
C、肝脓肿
D、肝转移瘤

正确答案是:C、肝脓肿;

[影像描述]

肝内可见多发不规则低密度灶,以肝左叶为主,边界尚清,增强后病灶中心未见明显强化,边缘明显强化,肝左叶病灶内可见强化的分隔。

[诊断思路]

肝脓肿

肝脓肿通常由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多重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肠源性埃希菌。肝脓肿的典型CT平扫表现为: ①低密度占位,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巨大脓肿形态多不规则,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其中心区域CT值略高于水而低于正常肝组织(4~26Hu,平均17Hu),为肝脓肿液化区。②病灶边缘多不清楚。③多房脓肿,显示房内单个或多个分隔。④病灶内气体比较少见。增强后液化区CT值不变,周围可见环形强化,可以是单环、双环甚至三环。单环为脓肿壁; 双环代表脓肿壁(内环)周围有水肿带(外环)存在;三环则表示除外环水肿带外,脓肿壁有内、外两层构成,外层(中环)一般为纤维肉芽组织,强化最明显,内层(内环)由炎症组织构成。特征性的C T表现如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则不难诊断。

鉴别诊断:

① 原发性肝癌:绝大多数较大的肝癌肿块内常出现中央坏死、液化,CT平扫与早期肝脓肿CT表现不易区分,需要注意鉴别,其主要鉴别点为肝癌坏死液化灶一般位于病灶中央,其CT值一般较脓液高,平均CT值约 30Hu左右,且肝癌坏死液化灶形态多不规则,内缘凹凸不平,有时还可见结节状突起,增强后其强化持续时间较短,呈“快进快出”的肝癌强化模式改变,如果还伴有AFP升高、门脉癌栓、肝门区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或其它肝外转移则更能助证肝癌的诊断。

② 肝转移瘤: 有些转移瘤CT表现呈囊状及“牛眼征”改变,与肝脓肿CT表现有相似之处,需与肝脓肿鉴别,主要鉴别点为肝转移瘤没有感染症状,一般有原发瘤,常表现为肝内多发病灶,病灶周围无水肿带,而肝脓肿一般有感染症状,以肝脏单发病灶多见,病灶周围常有水肿带围绕,且增强扫描后即使较小的转移瘤亦可出现环形强化,而增强扫描后肝脓肿只有较大的病灶才出现环状强化 。

③ 肝血管瘤: 有些较大的血管瘤 CT 平扫可表现为病灶中央有腔隙状低密度影,也与早期肝脓肿的CT表现类似,主要鉴别点有动态增强扫描时肝血管瘤具有典型的特征性CT表现,即动脉期边缘结节状强化,强化区域逐渐向中央充填,延迟扫描血管瘤病灶呈与肝脏等密度改变;且血管瘤病灶一般边界较清晰,无感染症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