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X线及CT影像表现

4 3 月

病史:

 男,14岁,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大腿疼痛,为隐痛,无夜间痛。

【病例】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X线及CT影像表现

【病例】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X线及CT影像表现

【病例】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X线及CT影像表现
影像分析:左侧股骨下段外侧缘皮质下见长椭圆形透亮区,长轴与骨干平行,边缘清晰、硬化,内可见分隔。

 

【病例】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X线及CT影像表现

病理:非骨化性纤维瘤
讨论:

非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良性病变,其是否属于一种真正的肿瘤,尚有争议。目前仍有不少学者认为是由儿童干骺端骨皮质缺损形成或是该疾病的不同阶段,尤其是发生在长骨干骺端或骨干,并且病灶偏一侧或完全在骨皮质内,此类病例很可能是儿童干骺端骨皮质纤维缺损发展而来,之所以远离骺线,可能因长骨生长使病灶逐渐远离骺线。

另一类病例病灶发生于长骨骨端或非长骨,病灶均位于髓腔,有轻度的膨胀性改变,此类病例可能属骨髓结缔组织来源的良性肿瘤。

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长骨的干骺端,特别好发于股骨和胫骨。

影像学表现:

X射线片: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能较好地观察病灶的部位和整体形态,明确病灶是单发或多发。国内学者多将本病x射线表现分为皮质型及髓腔型,皮质型多位于一侧皮质内或皮质下,呈单房或多房的透光区,大小4~7 CM,最长可达20 CM,边缘有硬化,以髓腔侧明显,无骨膜新生骨及软组织肿块;髓腔型多呈中心性扩张的单或多囊状透光区,多囊者其内可见残留骨嵴。典型病例单凭X射线平片即可诊断并分型.

CT:表现为累及一侧骨皮质(皮质型)或以松质骨破坏为主(髓腔型)的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内可见细小骨嵴;病灶内密度低于肌肉组织,增强扫描无强化。骨嵴可能为骨质破坏残留所致,而非肿瘤新生骨。CT较X射线平片能更清楚地显示病灶内及灶周骨结构、邻近软组织改变,有利于病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且能发现早期细小的病理性骨折。

鉴别诊断:

1、骨膜性硬纤维瘤: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发生在股骨下端的背侧可误诊为此瘤,骨膜性硬纤维瘤起自骨旁,大多数发生于股骨下端干骺端内侧,约1/3为双侧发病,早期在长骨干骺端皮质外缘可有侵蚀及不规则骨膜反应,以后骨皮质可出现表浅的凹陷压迹,多发性压迹可使骨皮质呈波浪状,也可破坏骨皮质;而纤维性皮质缺损为具有轻度硬化边缘的骨质缺损,两者不难鉴别。

2、单骨性纤维结构不良:纤维性结构不良呈膨胀性单囊状透亮区,边缘硬化,骨皮质菲薄,外缘光滑,内缘稍毛糙,骨干常增粗增厚。

3、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骨端,偏侧性表现突出,膨胀较明显,膨胀变薄的皮质往往外缘光整而内缘模糊,腔内如有分隔,病程不长时分隔多模糊,而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分隔清晰而致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