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X线影像表现

27 2 月

临床资料

患者,男,13岁。因左膝外伤偶然发现股骨下段骨质破坏,主诉左膝有隐痛。

【病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X线影像表现

骨组织活检及手术后病理报告
均考虑为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此前我们首先考虑良性病变,以非骨化性纤维瘤可能大。

讨论
  1:临床特征: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enign fibrous histiocytoma of bone,BFH)是原发于骨的间叶肿瘤, 多发生于成人。以四肢长骨居多,尤以股骨、胫骨多见,好发生于干骺端。临床表现通常以局部疼痛为主,有时可并发病理性骨折。本病具有局部侵袭性,手术刮除后可局部复发,出现进展性骨破坏,但无远处转移。

  2:影像学特征

病变均为溶骨性,边界清晰,多数有硬化缘,内部可见粗糙骨小梁。在长骨,可起源于骨干或干骺端,后者累及骨骺多见。病变始于骨髓腔内,偏心性生长,随病变进展,骨皮质受侵变薄,可出现病理性骨折。

  3:鉴别诊断主要与非骨化性纤维瘤鉴别

(1)发病年龄:非骨化性纤维瘤以10~20岁以下青少年多见,BFH发病年龄更大些。

(2)部位:非骨化性纤维瘤发生于长骨干骺端或骨干皮质,多数位于膝关节周围,呈偏心性、骨皮质稍膨胀变薄,但靠近髓腔侧硬化环均匀,不增厚,破坏区内有较多细小分隔;而骨BFH发病部位多见于长骨骨干、干骺端。

(3)临床特点:非骨化性纤维瘤常为多发,临床症状不明显,无疼痛,发生病理骨折后出现疼痛,有自愈倾向;而BFH疼痛明显,手术刮除后有复发倾向。

(4)组织学:二者组织学表现相似,但BFH泡沫细胞相对多些。另外,干骺端纤维性缺损发生于小儿,且成年能自愈,无临床症状,发生于干骺端皮质内,病变范围小,属瘤样病变;若病变范围较大,累及髓腔并形成肿块,即为非骨化性纤维瘤。

BFH发病率低,影像学表现与非骨化性纤维瘤类似.本病例患者的年龄及临床疼痛性质均不典型,易被诊断为非骨化性纤维瘤。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