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 | 影像表现 | 小结 |
---|---|---|
库欣综合征 | ||
功能性皮质腺瘤(图GU38-1) | 实性肿块,脂肪含量较高而密度较低。 | 10%~15%的库欣综合征有功能性皮质腺瘤。难以与肾上腺癌鉴别(约见于5%的库欣综合征患者)。 |
肾上腺皮质增生(图GU38-2和图GU38-3) | 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大,轮廓正常(内可见结节)。 | 库欣综合征CT扫描示腹膜后、皮下脂肪增多,肝脏脂肪沉积致密度减低。 |
醛固酮瘤(图GU38-4) | 肾上腺轮廓异常(一般较小)。常因含有大量脂肪表现为密度减低。 | 醛固酮瘤一般比库欣综合征皮质腺瘤小。低密度肿瘤与腹膜后脂肪难以鉴别。 |
肾上腺癌(图GU3 8-5和图GU38-6) | 多为双侧实性肿块,内有坏死或陈旧性出血而呈低密度。 | 生长缓慢,出现临床症状时肿瘤较大。肿瘤早期常见淋巴结和肝转移,术前应进行腹部MSCT扫描。 |
肾上腺转移瘤(图GU38-7~图GU38-9) | 大小不等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常累及双侧肾上腺。 | 此为转移瘤好发部位(尤其好来源于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结肠癌和黑色素瘤)。肿瘤可坏死、囊变致密度不均匀。 |
无功能性腺瘤(图GU38-10和图GU38-11) | 边界清晰光滑的肿块,肿块内含脂肪,呈低密度。 | 约30%的腺瘤脂质含量低,CT值无降低。腺瘤和转移瘤的关键鉴别点在于延迟扫描时的对比剂廓清率。延迟期CT值减少50%是肾上腺腺瘤的特点。廓清率低于50%提示为转移瘤或非典型腺瘤。 |
髓质脂肪瘤/腺脂瘤(图GU38-12) | 边界清楚,脂质密度,常伴有钙化。 | 肿瘤少见,与皮质腺瘤和胆固醇瘤难以鉴别,后二者亦含有脂肪而呈低密度。 |
嗜铬细胞瘤(图GU38-13和图GU38-14) | 多为单侧(10%为双侧)肾上腺软组织密度肿块。CT值低于肝或肾实质,呈厚壁囊性病变。 | 嗜铬细胞瘤约10%为异位肿瘤,对于临床高度怀疑嗜铬细胞瘤而肾上腺正常者,应对腹部和盆腔其他部位进行检查。若腹部和骨盆无异常,应对颈部和胸部也进行检查。 |
神经母细胞瘤 | 软组织或脂肪密度肿块,钙化常见,并可有囊性成分。 | CT扫描可以发现常规X线不能发现的钙化灶,也能显示出肝、骨骼和肺转移灶,可对其进行准确分期、评估疗效及监测肿瘤有无复发。 |
淋巴瘤(图GU38-15) | 常为双侧肾脏占位。 |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最常见的亚型。50%为双侧发病,肾上腺淋巴瘤常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或其他部位转移。 |
肾上腺出血(图GU38-16) | 急性出血密度较高。 | 继发于外伤(80%)、全身抗凝治疗、败血症及应激(手术)。 |
肾上腺囊肿 | 圆形、低密度肿块。约15%的病例可见边缘钙化。 | 常为假性囊肿,见于肾上腺肿块变性、坏死和出血。其他类型的囊肿包括寄生虫性、上皮性内皮性(淋巴管扩张、血管瘤和错构瘤)。 |
棘球囊肿(图GU38-17) | 形态各异,可为单纯囊性、实性或者复杂囊性病变,内有分隔和腔内子囊。 | 罕见播散性包虫感染。影像学特征取决于疾病的进展阶段。 |
淋巴管瘤(图GU38-18) | 内有分隔的囊性肿块。 | 多为偶尔发现,临床症状由局部压迫引起(腰痛、恶心和呕吐)。 |
血管瘤(图GU38-19) | 低密度肿块,内有坏死和静脉石。 | 罕见,一般无症状,肿块较大时可引起临床症状。 |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图GU38-9 肾上腺转移瘤
图GU38-11 肾上腺腺瘤
图GU38-13嗜铬细胞瘤(不同类型的影像学表现)
图GU38-14异位嗜铬细胞瘤
图GU38-19 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