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程描述]
女,15岁,主因查体发现腹腔占位17天。
[影像描述]
腹腔内肝胃间隙见巨大混杂信号肿块,大小约11.7cm*14.6cm*14.6cm,病变周边呈不均匀结节样长T1稍长T2信号影,灶内可见片状长T2信号影,可见液-液平面形成,DWI外周呈高信号,反相位病变未见明显信号减低,动脉期病变外周部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明显强化,其内液性信号未见明显强化。胰腺体、尾部受压向下移位,病变似与胰头关系密度,但胰管未见明显扩张。肝胃明显受压,门静脉、腹腔干及肝固有动脉明显受压移位,下腹腔见明显增粗迂曲静脉血管影,脾门旁静脉腔内见低信号影。肝内外胆管无明显扩张。脾脏、双肾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腹膜后及大血管旁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信号。
[检查结果]
印象:腹腔内巨大囊实性肿块伴出血,考虑: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来源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可能性大,不除外其他。
病理:(腹腔肿瘤)小圆细胞肿瘤,可见乳头结构及泡沫细胞聚集,周边见少许胰腺组织。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肿瘤大小约为15.5x12x10cm。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CgA(-),Syn( ),AAT( ),CD10( ),CD56( ),CD99(-),Ki-67( 5%),Vimentin( ),CK(局灶 ),β-catenin(浆、核 )。 (胰腺体尾部)胰腺组织,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细胞浸润,小叶结构及腺泡萎缩明显,见残存的胰岛,切缘未见肿瘤。
[分析讨论]
1、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纤组是腹膜后仅次于脂肪肉瘤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其各种亚型均可发生于腹膜后,无论其组织学形态如何,均不能将其视为良性,此类肿瘤很容易复发并可以发生转移。
2、畸胎瘤:多为先天性肿瘤,除腹部肿块外,无其他症状,肿瘤生长缓慢。常有钙化,骨头及牙齿。
3、恶性淋巴瘤:男性较女性多见,腹膜后首发的淋巴瘤,以多结节团块多见, 全身表现较明显,可出现体温升高,盗汗,乏力,多汗,部分病人可有凝血功能障碍,一般可见体表淋巴结肿大,化疗效果好。本例患者腹部CT检查基本可排除此诊断。
4、囊实性假乳头状瘤:起病往往比较隐匿,早期可以无症状,常规体检发现胰腺占位,后期因为肿物增大造成压迫引起相应症状,术前难以判断其良恶性,好发胰腺头部及尾部,单发,肿瘤较大,圆形椭圆形,包膜完整,边界清晰。很少引起梗阻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