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踝撞击综合征PAI的影像表现

8 10 月
后踝撞击综合征(PAI):
发病人群见于芭蕾舞演员(最大限度的跖屈运动)、足球、排球运动员及活动量大的人群也因反复的踝关节过度跖屈或突然的急性跖屈并内翻损伤后出现临床症状,被认为是位于跟骨后突和胫骨后方的骨性结构及其间的距骨周围软组织受压造成后踝的骨与软组织撞击综合征。
临床症状表现为足背屈曲时后踝疼痛加剧,跖屈受限,查体时后踝部触痛,偶尔可触到软组织肥厚,最初休息后症状缓解,常于恢复活动后症状再次出现。
正常情况下距骨后外侧突的二次骨化中心于儿童7、8岁到13岁间出现,并在1年内融合。
病理解剖示意图

A:距后三角骨综合征(骨化中心未融合)

B:Stieda突(骨化中心融合过长)

C:胫骨远端后缘关节面明显斜向后下方突出

D:距骨后突骨折

E:跟骨后突过度突出

F:炎症

后踝撞击综合征PAI的影像表现

影像表现

X-Ray示:Stieda突(距骨后突过长)

后踝撞击综合征PAI的影像表现

T2脂肪抑制序列示:距骨后突过长,关节腔周围积液。

后踝撞击综合征PAI的影像表现

T2脂肪抑制序列示:距后三角骨,并见其周围积液。

后踝撞击综合征PAI的影像表现

距骨后三角骨存留,并可见距骨与三角骨接触面出现高信号的骨髓水肿。

后踝撞击综合征PAI的影像表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