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程描述
男,54岁。主因间断性头痛伴视物重影半年
[影像描述]
松果体区可见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病灶中心可见短T1短T2信号,D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周边可见少许强化,病变大小约为27*33*26毫米(RL*AP*SI),病灶边缘光滑,中脑导水管受压,第三脑室及双侧侧脑室略扩张。中线结构无移位。
[检查结果]
表皮样囊肿
[讨论]
CT及MRI的临床应用使各部位的表皮样囊肿的定性、定位诊断变得快速、准确、容易。甚至可以发现未意料到的病变。各常见部位的表皮样囊肿诊断要点如下:
1.脑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
(1)发病年龄相对较早而病程较长。
(2)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痛或表现为脑桥小脑角综合征,但听力和前庭功能损害较轻
(3)脑脊液蛋白含量正常。
(4)颅骨平片内听道正常。
2.鞍区表皮样囊肿
(1)病史长,进展缓慢。
(2)出现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和双颞侧偏盲等视交叉压迫表现。
(3)垂体功能正常。
(4)颅骨平片蝶鞍大小正常、但视神经孔、视交叉沟等可有局限性破坏。
3.颅中窝表皮样囊肿
(1)以三叉神经损害为主,病程长。
(2)部分病例后期可出现颅内压增高。
(3)颅底片常显示岩骨尖有边缘清楚的骨质缺损。
(4)脑脊液蛋白含量一般不高。
(5)耳前皮肤出现藏毛窦时,对定性诊断帮助很大。
4.侧脑室内表皮样囊肿
(1)多见于青中年人。
(2)当肿瘤没有造成脑室内梗阻或压迫重要结构以前可无症状,出现颅内压增高时一般肿瘤体积已长得较大,可有轻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3)脑脊液蛋白含量一般正常。
(4)CT及MRI可见点位表现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