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丝副神经节瘤非常罕见,常常被误诊为室管膜瘤和神经鞘瘤,MRI是诊断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终丝副神经节瘤2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MR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终丝副神经节瘤,均为女性,1例56岁,肿瘤位于L2~L3平面,其最大经约2 cm;1例40岁,肿瘤位于 L3~S1平面,其最大经约10 cm。
2例均以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来就诊,均无高血压,血尿儿茶酚胺检查未见异常。
1. 2 MRI检查
采用美国GE公司Sigma HDXT 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MRI平扫包括矢状位 FSE-XL 序列 T1WI,FRFSE-XL序列T2WI和横断位FRFSE-XL序列T2WI。FSE-XL序列T1WI扫描参数为 TR420ms,TE11.5ms,EC1/1 62.5kHz,层厚4mm,层间距1mm,FOV320mm×320mm,矩阵320×224,FRFSE-XL序列T2WI扫描参数为 TR2500ms,TE103.6ms,EC1/150kHz,层厚4mm,层间距1mm,FOV320mm×320mm,矩阵384×356,NEX 2。
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钆二胺(商品名:欧乃影,英文名Gadodiamide,GE healthcare Ireland生产,浓度0.5mmol/mL,规格15mL,4.305g),注射造影剂后再行矢状位及横断位T1WI扫描。
2 结果
2. 1 术中所见
例1肿瘤位于L2~L3平面,病灶较小,呈类球形,最大径约2 cm,术中见硬脊膜囊完整,境界清楚;例2肿瘤位于L3~S1平面,病灶形态不规则,最大径约10 cm,术中见硬脊膜囊受侵犯破坏,境界尚清,L5~S1椎体后缘骨质破坏。2例病灶均位于髓外硬膜下,起源于终丝,部分包绕终丝,肉红色,质软,肿瘤血管丰富。
2. 2 病理检查
肉眼观:例1包膜完整,切面灰白色,部分出血;例2为灰红色破碎组织数块,切面灰白、灰红色。
镜检:2例肿瘤镜下形态改变相似,瘤细胞排列呈巢状、小叶状、瘤细胞圆形、卵圆形,大小形态较一致,细胞核圆形,胞浆红染,细胞间血窦丰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Envision法:瘤细胞Syn阳性,CgA阳性,S-100瘤巢周围支持细胞阳性,瘤细胞均不表达Ck-pan,EmA和GFAP。
2. 3 MRI表现
例1病灶呈类圆形,位于L2~L3平面髓外膜下,大小约2.0 cm(上下径)×1.5 cm(前后径)×1.4 cm(左右径),境界清楚。病灶周边部分T1WI及T2WI均与圆锥信号相似,病灶中央可见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增强后病灶周边部分明显强化,病灶上方见迂曲血管影(图1)。
图1A~C A.矢状位 T2WI;B.矢状位 T1WI;C.矢状位增强,T1WI肿瘤位于L2~L3平面髓外膜下,境界清楚,病灶周边部分T1WI及T2WI均与圆锥信号相似,病灶中央可见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增强后病灶周边部分明显强化,病灶上方见迂曲血管影(箭);
例2病灶呈不规则形,位于L3~S1平面髓外硬膜下,大小约10.2 cm(上下径)×3.4 cm(前后径)×4.9 cm(左右径),境界清楚,L5~S1椎体后缘见压迫性骨质缺损,病灶T1WI及T2WI均与圆锥信号相似,T2WI上病灶内可见迂曲流空血管影及灶状高信号影,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薄环,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病灶上方见迂曲血管影(图2)。
图2A~C A. 矢状位T2WI;B.矢状位T1WI;C.矢状位增强T1WI,肿瘤位于L3~S1平面髓外膜下,境界清楚,L5~S1椎体后缘见压迫性骨质缺损,病灶T1WI及T2WI均与圆锥信号相似T2WI上病灶周边可见低信号薄环(黑箭)病灶内及病灶上方可见迂曲流空血管影(白箭)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