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引导语: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肩关节前上盂唇异常的病例,我们影像科医生不知道是盂唇撕裂还是正常的变异,无从下手,通过这个病例我们全面讲解一下:Buford复合体、SLAP损伤、上盂唇下隐窝、条索状MGHL唇下孔,这些到底怎么区分?能更加准确的提示骨科医生。
门诊病例,男,55岁
本例为左肩Buford复合体
Buford复合体,是一种较少见的解剖变异,其特征有两个发现:盂唇前上部分的缺失;以及存在条索状MGHL。发育较厚的MGHL向上附着于肩胛盂边缘,然后向下倾斜延伸;没有唇滑脱向后连接肩胛盂边缘。 Buford复合体的发生率约为1.5%,表现为前上盂唇缺如,盂肱中韧带索状增粗。增粗的盂肱中韧带直接附着于肩胛盂上。存在Buford复合体时,通过关节腔上半部的MRI轴位图像上,可以显示增厚的盂肱中韧带紧邻关节盂边缘,相应区域盂唇缺如,类似盂唇撕裂。
Buford复合体模拟图
这种盂唇缺损从1点钟延伸至3点钟(右肩)。索状的盂肱中韧带与肱二头肌长头腱厚度相当或更厚。将盂肱中韧带误认为撕脱的盂唇可能会误诊为SLAP损伤。
我们来看一下正常盂唇什么样子?
正常盂唇形态(右肩)
正常前后盂唇形态
本病例形态
如果Buford复合体被错误的手术固定在肩盂颈部,会导致严重的疼痛性旋转和上举受限。存在Buford复合体时,其他三个象限的盂唇结构是正常的。累及肱二头肌长头腱插入部与Buford复合体不一致的撕裂代表SLAP损伤。多数病例,SLAP损伤会显示肱二头肌长头腱起始部周围的炎症改变。
上盂唇下隐窝
肱二头肌-唇复合体与肩胛盂边缘有一个相对亲密的附着,这些结构之间没有空间或只有一个小的间隙。在半月板形态中,肱二头肌-盂唇复合体和肩胛盂边缘之间有较大的空间,允许更大的盂唇活动度相比板形态相关的活动度。这种突出的空间是一种正常的变体,被称为唇下隐窝或沟。
上盂唇下隐窝
最常见的唇变异体是唇下隐窝或唇下沟,它被描述为肱二头肌-唇复合体和上盂软骨之间的正常间隙,肱二头肌-唇复合体的半月板型附着使该间隙更加突出。据报道,该变异的发病率高达73%。唇下隐窝的定义特征包括狭窄的间隙(<2mm),在轴位序列上宽度均匀,边缘光滑;在冠状位斜位序列上,上盂唇和肩胛盂之间向内侧延伸,平行于肩胛盂关节软骨。
Coronal MR arthrograms show commonappearances of the superior labrum.(a)A classicnormal triangular labrum(*)is seen.(b)Fluidbeneaththe base ofthe labrum(arrowhead).orientedparallel to the glenoid rim, most likely represents anormal variant sublabral recessorsulcus.(c)Cartilaginous“undercutting”beneath the base othe labrum (arrowheads)represents a noral variant.(d)Fluid entering the labral substance(arrow)represents a tear. Note that on c.the signal intensityat the base of the labrum is that of cartilage.
英文看不懂没事,我用大白话讲讲,前三幅图正常,最后一幅图SLAP损伤。
上盂唇下隐窝标本图,左肩
上盂唇下隐窝模拟图,右肩
SLAP损伤
是上盂唇、前盂唇和后盂唇损伤的缩写;这个术语是由Snyder和他的同事根据关节镜检查的观察结果提出的。它指的是盂唇上部的脱离或撕裂。
SLAP损伤
SLAP损伤:软骨盂唇上部创伤时,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在盂上结节处的盂唇上附着部的任何一侧损伤,称之为SLAP病变(上唇的前与后撕裂)。创伤是由上肢突然用力外展引起。常见于体育活动如打网球、排球或棒球,偶尔此种创伤机制也可在跌落时,臂在外伸、上臂外展并轻度前屈的状态下受撞击时发生。SLAP病变分为四型。
I型最为少见(10%),包括软骨唇上部退行性磨损性不规则的表现。此型创伤盂唇与关节盂缘保持牢固附着。
Ⅱ型最为常见(40%),包括软骨唇上部分离至盂肱韧带水平,以及肱二头肌长头自关节盂缘分离。
Ⅲ型(30%)包括盂唇上部桶柄样撕脱;然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附着部完整。
Ⅳ型(15%)包括盂唇上部桶柄样撕裂至肱二头肌腱.
SLAP type Il lesion. (a) Coronal R arthrogram shows contrast material in the region of theglenoid-labrum interface. In addition, there is faint extension of contrast material (arrowhead)into the superior labrum.(b)Axial R arthrogram shows continuation of the tear into theanterior labrum(arrowhead).
英文看不懂没事,我告诉你SLAP损伤II型,前上盂唇撕裂。
那么重点来了,唇下隐窝与SLAP II损伤怎么鉴别?
唇下隐窝是位于肱二头肌-盂唇复合体和肩胛盂软骨上方的一个平滑间隙,宽度不超过1 ~ 2mm,前后宽度相等,很少累及位于肱二头肌肌腱锚钉后方的上盂唇部分。SLAP II型病变常与上盂唇和肩胛盂边缘之间的间隙增宽有关,常表现为前后方向不等宽,在轴位上表现最好。在冠状面,唇下隐窝通常向内侧上方延伸,与盂关节软骨平行,而SLAP II病变可能向外侧上方延伸。
另外日常中有没有注意到一种特殊变异类型,条索状MGHL唇下孔;
这种变异往往容易被无视,唇下隐窝伴条索状MGHL被认为是比Buford复合体更常见的异常,Buford复合体是一种变异型,其特征包括条索状MGHL(见Buford复合体)伴典型的唇滑脱,是唇下孔的典型表现。
看到这很懵,那么问题来了,条索状MGHL的唇下孔,Buford复合体,两者怎么鉴别?
唇下孔、Buford复合体和带条索状MGHL的唇下孔均表现为盂唇前上段缺失。与Buford复合体不同的是,唇下孔显示了一个盂唇滑脱它从位置不正确的盂唇和前盂缘延伸出来,通常在3点钟位置。有条索状MGHL的唇下孔是一种具有唇下孔和Buford复合体特征的杂交变异,其中MGHL发育时较厚(如Buford复合体),并且存在盂唇滑脱(如唇下孔)。
唇下孔(箭头之间),唇滑脱(实性红色箭头)从“错位”的前上唇延伸到前盂唇边缘。MGHL突出,呈条索状(红色虚线箭头)。这些发现表明有一个带条索状MGHL的唇下孔。
缺乏前上盂唇(箭头之间)和条索状MGHL(虚线箭头)。Buford复合体不存在盂唇滑脱。
结束语:能看到这里的我相信都是铁粉,也相信大多数情况能弄清楚,Buford复合体、SLAP损伤、上盂唇下隐窝、条索状MGHL唇下孔,这四者的区别了。但是还需要我们日常工作中:多看、多写、多思考,才能举一反三,最后希望大家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