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一
男,56 岁,肝硬化
腹部三期增强发现:肝硬化、脾大、大量腹水;门静脉高压伴侧支循环开放,并胃肾分流
病例二
男,58 岁,肝硬化
腹部三期增强发现:肝硬化,脾大,微量腹水,门静脉高压伴侧支循环开放,并胃肾分流
带来以下 3 个问题:
1、正常状态下,胃静脉的引流通路?
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胃静脉曲张的分型及胃静脉与体静脉交通路径?
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胃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胃肾分流存在的意义?
胃静脉曲张的 CT 评估
胃静脉曲张比食管静脉曲张少见,但出血更严重;肝硬化 30-70% 食管静脉曲张及 64% 出血,5-33% 胃静脉曲张及 78% 出血。代偿期肝硬化应该首先确定是否存在食管胃静脉曲张(GOV),GOV 患者发生肝功能失代偿的风险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无 GOV 患者。
插图来源:文末参考文献
初次确诊肝硬化的患者均应该常规进行胃镜检查,以筛查是否存在 GOV 及其严重程度(证据等级 B,推荐等级 1)。建议无静脉曲张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 2 年检查 1 次胃镜(C,1)。有轻度 GOV 者每年 1 次胃镜,失代偿其肝硬化患者 0.5-1 年检查 1 次胃镜(C,1)。
胃静脉的引流路径
正常状态下,胃静脉的引流路径?
胃静脉包括:胃短静脉、胃后静脉、胃网膜左静脉、胃网膜右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最终流向门静脉,黏膜下及壁内丰富的静脉一般形成与相应同名动脉伴行的静脉网,汇入脾、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
胃静脉分型及交通路径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胃静脉曲张的分型及胃静脉与体静脉交通路径?
胃静脉曲张分型(Sarin 分型)
GOV1:食管胃小弯侧 2-5 cm 的静脉曲张;GOV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IGV1: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IGV2:其它部位孤立性静脉曲张,以上明显看出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出血率明显升高,不同分型决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胃镜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措施,目前仍是对静脉曲张进行筛查的主要方法。推荐采用胃镜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 GOV 并评估静脉曲张破裂的风险性;多排螺旋 CT 可作为筛查门静脉高压症 GOV 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尤其对较大 GOV 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CT 门静脉血管成像可清洗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与侧枝循环,与胃镜检查在 GOV 诊断方面具有一致性,对孤立性胃静脉曲张也是一种有效筛查和治疗效果评估的工具
胃镜检查史诊断 GOV 的金标准,在胃镜检查时,应该对 GOV 进行分级,应该指出静脉曲张的轻、中、重及曲张静脉所在的部位、直径、有无危险因素等
胃镜检查中,如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伴红色征,那么检查过程就要非常小心,避免患者剧烈呕吐、躁动,防止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红色征预示破裂出血可能性加大
正常时,胃静脉与体循环之间的交通:1. 胃食管静脉系统:胃左静脉 → 胃贲门小弯侧静脉 → 食管下段静脉及周围静脉丛 → 奇静脉/半奇静脉 → 上腔静脉;2. 胃膈静脉系统:胃上后壁静脉(胃短、胃后静脉)→ 左膈下静脉 → 左肾静脉/下腔静脉
门静脉高压时,胃静脉回流至压力增高,通过别的路径(红箭头)引流至体静脉途径,表现为食管下段周围静脉丛迂曲扩张,引流至上腔静脉;或表现为胃底静脉曲张,通过左膈下静脉引流至下腔静脉或通过左膈下静脉 → 胃肾分流(GRS)→ 下腔静脉
IGV1,可见粗大胃肾分流引流至下腔静脉
开始的两例患者均为 GOV2,可见胃肾分流
GOV2,通过粗大左膈下静脉引流至下腔静脉
IGV1,通过肝左静脉引流至下腔静脉
胃肾分流存在的意义
门静脉高压伴胃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胃肾分流存在的意义?
根据 Baveno VI 共识,约 60% 肝硬化患者存在门体分流,最常见的是脐静脉开放,其次是胃肾分流(GRS)和脾肾分流(SRS),研究发现部分重度胃静脉曲张患者仅有轻度或不伴食管静脉曲张,可能与 GRS 存在有关,而这类患者出血概率及肝性脑病概率也不同于无 GRS 患者;合并 GRS 肝硬化患者 Child-Pugh 分级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模型均高于不伴分流患者;一项回顾性研究指出,存在分流组出血率、腹水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分流组;分流道的存在降低了部分门静脉压力,被认为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具有一定 「 保护作用 」。但分流道的存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门静脉压力,但分流道的血液不经过肝脏代谢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加重肝性脑病的发生和发展,其次,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门静脉血栓形成后,对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
胃静脉曲张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
1)轻度门静脉高压症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一级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抗纤维化治疗,不推荐使用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目标是预防临床显著门静脉高压与失代偿的发生。
2)临床显著门静脉高压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二级患者),尚无证据证实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对二级患者有效。治疗目标是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肝硬化失代偿。
3)轻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三级患者),对于轻食管、胃底度静脉曲张的三级患者(尤其存在较大出血风险时),采用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对于中、重度静脉曲张的三级患者,推荐传统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或 EVL 治疗。治疗目标是预防首次出血,将 HVPG 控制在 12 mmHg 以下或治疗后 HVPG 下降 20%。
胃静脉曲张治疗方法 —— 内镜治疗
1)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主要是适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三级患者):治疗目标是预防首次出血。已有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联合 EVL 与单独应用 EVL 相比,治疗效果无差异但不良反应更多,故不推荐+EVL 联合治疗
2)硬化剂注射术(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sis,EIS),EVL 和 EIS:①适应证: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手术治疗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虽无出血但有明显的出血危险倾向;既往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②禁忌证: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禁忌证;出血性休克未纠正;肝性脑病 ≥Ⅱ期;过于粗大或细小的静脉曲张。③疗程:首次 EVL 后间隔 10~14 d 可行第 2 次 EVL 治疗;EIS 每次间隔时间为 1 周,一般需要 3~5 次。这两种治疗的最佳目标是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④随访:建议疗程结束后 1 个月复查胃镜,此后每 6~12 个月复查胃镜。
3)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胃镜直视下组织黏合剂止血效果快,更适合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但有异位栓塞的倾向(胃肾分流)。内镜治疗旨在预防或有效地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并尽可能使静脉曲张消失或减轻以防止其再出血。
胃静脉曲张治疗方法 —— 介入治疗
1)经球囊导管逆行静脉栓塞术(BRTO),是指在介入条件下,找到分流道,置入球囊导管闭塞分流道。2021 年 10 月 BAVENO VII 新增:1)BRTO 用于代偿期胃静脉曲张出血初级预防没有适应症;2)GOV2/IGV1 患者,BRTO 已经证实是安全有效的,前提是该治疗可行(分流类型和直径)且当地有治疗经验的专业医生;BRTO 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胃静脉曲张出血,在治疗肝性脑病和肝功能改善有明显效果
经股静脉或颈内静脉插管将球囊进入下腔静脉,选择性的通过门-体侧支或交通进入门静脉,到达胃底曲张静脉,球囊扩张后堵塞了门静脉向体静脉的分流通道,然后注入硬化剂,使胃底曲张静脉完全栓塞。这种介入治疗对存在较大的胃-肾分流的胃静脉曲张患者,手术成功率为 94.1%~100.0%。影像学检查显示存在胃-肾分流道是 BRTO 的重要前提
2)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可有效控制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同时作为内镜联合药物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有研究发现在 GRS 分流组中,TIPS 组不均出血率低,且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与内镜组无明显差异。
胃静脉曲张治疗方法 —— 外科手术治疗
1)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已在临床普遍开展,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安全有效、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通过手术的方法阻断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以达到控制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目的。
2)分流手术,主要术式包括全门体分流术、部分性分流术和选择性分流术三大类
3)肝移植是治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唯一方法。主要适应证是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肝功能失代偿患者,具体包括:①反复上消化道大出血经内、外科和介入治疗无效;②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③肝性脑病。
小结
胃静脉曲张的术前准确评估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胃肾分流——治疗的拐点。当胃肾分流存在时,组织胶注射术容易发生异位栓塞的 「 危险通路 」,但是可以为介入放射治疗(BRTO)提供有效途径。
作者 | 影像shine
参考文献
2016.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
2019.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2019版)
2013.Multidetector CT Anatomy of Drainage Routes of Gastric Varices: A Pictorial Review
2022. 脾肾或胃肾分流型静脉曲张的临床特征与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