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鼻腔肿块伴骨质破坏
1. 真菌性鼻窦炎
2. 内翻性乳头状瘤
3. 恶性肿瘤
真菌性鼻窦炎
真菌性鼻窦炎常见,影像学特征:片状高密度影,线状、环形、分隔强化。
(1)FB
血涕、恶臭分泌物;
单一鼻窦、上颌窦常见;
窦腔实变、片状高密度影。
(2)AFS
反复发作鼻窦炎或鼻息肉,奶酪状黏涕;
半组或全组鼻窦。
(3)CIFS
侵袭症状,眶尖或海绵窦综合征;
上颌窦、蝶窦常见,易侵犯邻近结构;
骨质破坏伴硬化,软组织肿块。
(4)AFFS
发病急,进展快,症状重,死亡率高;
广泛累及颅面部;
骨质破坏,弥漫软组织肿胀。
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
CT:多于上颌窦及筛窦交界处,沿鼻腔外侧壁生长;
均匀软组织密度,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界尚清楚;
少数有点状或斑片状钙化:Snip 乏血供,多为较均匀轻中度强化,判断肿块侵及范围、鉴别诊断。
MRI:肿块呈等 T1、混杂 T2 信号;鼻腔扩大,阻塞致鼻窦炎、积液显示良好;增强后瘤体呈轻中度强化 (脑回状)。
鼻窦骨质变化情况:骨质增生: 骨质吸收、破坏: 骨质边缘模糊、密度降低、骨质受压移位。
恶性肿瘤
鼻窦内肿块影,骨质破坏,周围侵犯,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
No.2
鼻窦扩大伴骨质破坏
1. 粘液囊肿
2. 恶性肿瘤
粘液囊肿
黏液囊肿影像学特征: 中央无强化,周边粘膜强化且完整。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鼻窦内肿块影,骨质破坏,周围侵犯,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
No.3
出血性鼻息肉
出血性鼻息肉影像学特征:
CT:上颌窦和 (或) 鼻腔内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病变边缘及内部可见高密度影;上颌窦和鼻腔呈膨胀性改变,骨质受压吸收改变,局部骨质不连续,以上颌窦内壁最易受累;增强呈结节状强化后斑片状强化。
MRI:T1W 图像上肿块内可见片状高信号影;T2W 图像上呈混杂信号,周边环形低以及内部低信号分隔 (陈旧性出血及纤维化);动态增强: 持续上升型,渐进性强化 (海绵状增生扩张血管)。
No.4
骨纤维结构发育不良
骨纤维结构发育不良的影像学特征: 骨质增厚,呈磨玻璃样改变;异常骨质周围软组织影伴骨质增生肥厚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骨质增生肥厚(伴成骨性骨质破坏):异常骨质周围有强化的软组织影。
No.5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
穿凿样骨质改变、T2W 呈低信号、排除转移瘤白血病。
病史较短的病变容易误诊为恶性肿瘤、CT 表现为骨质破坏或缺损,采用 MRI 鉴别。
作者 | 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