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男,72岁,间断咳喘2月,加重伴发热1天于2018-11-7入院。
胸部CT平扫如下图
2018-11-16胸部强化CT如下图
讨论记录
赖晓宇:
右侧中轴间质增厚,有肺门淋巴结大融合,坏死不明显,双肺多发小结节外周分布,支气管受压,考虑小细胞癌。鉴别下腺癌,有癌淋了。
毛勤香:
右肺下叶肺门区肿块,气管受压变窄,局部突向气管内,周围少许压迫性炎症,右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两肺多发小结节,胸膜下为主,小细胞癌并多发转移?
戴畅:
右下叶肿块有支气管截断、肺V侵犯,伴纵隔淋巴结肿大及双肺多发结节,常规思维先考虑磷Ca伴转移,少见考虑肉瘤?
隋冰冰:
这个肿块应该来自肺门或胸膜,侵犯了肺和纵隔,肺门区跨叶了,强化不明显,有肺和淋巴结转移,有中轴间质增厚。
病例结果如下图
刘莲凤:
肉瘤不是一般有强化吗?
王兆宇:
坏死部分就不强化
李希波:
左边的多发结节,是转移吗?
王兆宇:
多发小结节都是实性,考虑转移。
综合分析:
老年男性,病史2月。
占位灶较大,位于中间段、下叶支气管后方,支气管受压局部变形,前移;形态较规则,边缘尚清,密度稍不均匀,强化尚均匀,位于胸膜内侧,栽赃不明显
下叶背段支气管分支堵塞;
肺动脉下叶分支局部狭窄、细小,提示受侵犯
肺门区多发肿大淋巴结。
综合分析:老年男性,病史长,警惕恶性;病灶大,形态尚规则,边界尚清,局部支气管受压推移,跨越多个段,提示病灶外围朝内发展;大肿块,背段支气管分支堵塞,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肺动脉受侵犯,肺内多发结节——支持恶性肿瘤,外围肿块,大、侵袭性不强,支气管受压为主,分支堵塞,考虑癌肉瘤类病变。
小结:
1、肉瘤样癌发现时往往肿块比较大,但也有较小被发现,多靠近胸膜,老年男性多见,与长期吸烟关系比较密切。
2、中央型PSC常位于肺门部,肿瘤向腔内外生长,肿块多较大,生长较慢,支气管受压阻塞,造成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病人可有咳嗽、咯血、发热等,多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见支气管受压。
周围型PSC肿块位于周围肺野,以上叶多见,早期呈结节状,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或症状轻微,但肿块生长迅速,常侵及胸膜,表现为胸痛,肿块可呈浅分叶状,但多无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密度不均,可见坏死、空洞、钙化。强化程度不一,部分肿瘤实质强化明显,但病灶打多强化程度较轻。部分病灶呈较大的皮囊样强化,较有特点。
多有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例有胸腔积液。
3、小细胞癌病理不会和肉瘤混淆。染色比较红,与鳞癌染色接近,小细胞癌紫蓝多。CK5/6+。比较倾向鳞癌的肉瘤变。
该例患者恶性肿瘤影像学特点明显,但单由临床及影像学角度做出具体推断有一定难度。右肺下叶背段块影,没有典型的深分叶毛刺。支气管受累,强化程度较轻,中央隐约见较大范围坏死区,周围组织结构侵犯破坏,这些特点用鳞癌或者肉瘤样癌都是可以解释的,鳞癌中晚期转移并不少见。
小细胞癌强化程度多不显著,临床实践中部分小细胞癌造成支气管闭塞的病例是存在的,但病灶坏死相对少见,纵隔淋巴结肿大往往十分显著。
对于肺部新生物的强化程度的判断,静脉期较之动脉期更具参考意义。这是影像学检查需要留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