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男17岁,右侧耳部竹棍戳伤后耳聋。
症状:
伤后即刻耳痛,耳鸣,眩晕,恶心,呕吐。伤后4个月内每头部体位变化即引起眩晕。
扫描参数:
Voltage:120 Kv
mAs:350 mAs
Thickness:0.67 mm
Rotation Time:0.4 s
Ultra high resolution(超高分辨率)
Recon Matrix:1024×1024
影像结果:(图1、图2)
手术证实
镫骨底板轻微脱位(图3、图4)
手术治疗
前庭内移植以肌肉并填充纤维胶。手术后病人的眩晕症状马上缓解。
背景知识
听小骨是人体内最小的骨,位于中鼓室,周围是含气组织。锤骨居听骨链的最外侧,长约7~9 mm,形如鼓锤;砧骨居锤骨与镫骨之间,形似双尖牙,长约6~8 mm;砧骨体位于上鼓室后部,与锤骨小头形成锤砧关节;镫骨居听骨链最内侧,形如马蹄,高约3~4 mm ,可以分为头、颈、前后脚和镫骨足板几部分,其中镫骨的前后脚不足1 mm宽。镫骨小头与砧骨长脚末端的豆状突形成砧镫关节,镫骨足板借环韧带坐落在内耳骨迷路的卵圆窗上。
临床常见头部外伤(包括经外耳道异物戳伤)引起听小骨骨折或叫脱位,鼓膜急性创伤或无创伤,但都合并有严重的传导性耳聋,骨气导听阈值>50 dB。
讨论
镫骨底板的滑脱可以引起前庭内液体外漏,继发耳蜗前庭症状,如突发或间断发作的听力丧失,耳鸣,眩晕。如怀疑淋巴管漏可行超高分辨CT扫描以帮助确诊。
沿镫骨前后脚长轴平面走形的多平面重建(MPR)可以呈现完整的镫骨并利于滑脱底板的显示。在此之前,镫骨底板从未在CT上有过如此清晰的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