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学习】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20 6 月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thrombosis)是一种少见的脑卒中类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可能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但临床比较罕见。文献报道仅0.5%~0.8%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合并SAH。本文对收治的1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病例资料

病史住院号69 XXX,男性,67岁,浙江省温州市人,2008年以来在浙江省湖州市定居。因头痛呕吐2 d于2012年6月5日来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病前2 d有受凉史,随后出现全头部胀痛不适,程度较剧烈,咳嗽时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呕吐非喷射性。头痛呈持续性,休息后无缓解。不伴发热,无意识不清,无抽搐发作,无肢体活动障碍及麻木。既往史:8年前有脑梗死病史,表现为右侧肢体无力,在温州某院治疗后恢复。发现高血糖有3-4年,最高血糖数值不详,一直饮食控制,未服用降糖药物。无高血压病史。

体格检查:意识清,血压140/85 mmHg(1 mmHg=0.133kPa),体温36.8℃,呼吸16次/分,心率78次/分。对答切题,颈有抵抗,克氏征( )。脑神经检查未发现异常。四肢肌力5级。四肢反射对称,无亢进及减弱。双侧病理征()。深浅感觉未发现异常。眼底检查视盘边界清,未发现视乳头水肿。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10.98×109/L,中性粒细胞86.8%,血红蛋白161 g·L1,血小板181×109/L。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均正常。随机血糖10.94 mmol·L-1。凝血酶原时间12.5 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2.3 S,凝血时间17.2 S,国际正常化比值1.08,纤维蛋白原4.97 g·L-1,D-二聚体0.35 mg·L-1

2.脑脊液检查:20120605压力为200 mmH2O(1 mmH2O=0.009 8kPa),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计数0,糖5.98mmol·L-1,蛋白0.43 g·L-1,氯120.5 mmol·L-1,新型隐球菌未检出,隐血试验()。2012-0610压力为150 mmH2O,外观淡红色(血性),白细胞计数0,红细胞计数5 000×106/L,糖5.58 mmol·L-1,蛋白0.669·L1,氯121.56 mmol·L-1,隐血试验()。2012-06-25压力为130 mmH2O,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计数2×106/L,糖3.58mmol·L-1,蛋白0.171 g·L-1,氯124.4 mmol·L-1

影像学检查(图1):

【病例学习】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1.头颅CT,20120605检查提示两侧基底节多发性腔梗,脑萎缩。201206-10检查提示右额叶脑沟及枕部、大脑镰后部高密度影。

2.DSA,20120612检查提示回流静脉及静脉窦未显影。20120704检查:上矢状窦内血栓形成,右侧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

3.头颅MRI MRV,201206-15检查提示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脑白质区散在脱髓鞘改变。矢状窦、右侧横窦、乙状窦内散在充盈缺损,边界欠规则。

诊断:静脉窦栓塞形成,SAH。治疗:予甘露醇静脉滴注降颅压,低分子肝素钙针皮下注射抗凝,尼莫地平预防脑血管痉挛等治疗。低分子肝素钙针应用1周后改为阿司匹林片口服,患者头痛趋缓解。201207-11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出院时头痛消失、颈软。3个月后随访无头痛再发,神经系统未发现阳性体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