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气漏(air leak of the newborn)包括气胸、肺间质气肿、纵隔气肿、心包积气、气腹和皮下积气等,发病率约1%~2%,近年来因加压呼吸广泛使用,发病率明显提高达5%~20%,是新生儿肺部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病发病急进展快,如诊断和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患儿生命。
一、新生儿气漏的病因
任何原因引起肺泡过度充气,肺泡腔内压力增高或肺泡腔与间质间产生压力阶差及邻近组织压迫,可导致肺泡壁破裂而产生气漏。
新生儿气漏多见于新生儿吸入综合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湿肺和新生儿肺发育不全等。
按发病原因可分为自发性气漏、病理性气漏和医源性气漏。
二、新生儿气漏的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口吐泡沫,气促、鼻翼搧动等呼吸困难症状及紫绀;
体征:肺部听诊有湿性罗音,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
三、新生儿气漏的X线表现
1 肺间质气肿
为新生儿气漏的早期X线征像,胸部正位片上显示肺容积增大,肺野透亮度增高,其内有线条状及囊状透亮影,线条状透亮影常见于肺野中外带,宽度不等,分布不规则;囊状透亮影呈小圆形,直径1~4mm,大小不一。
2、纵隔气肿:
(1)纵隔积气多位于前上纵隔,胸部正位片显示两侧纵隔旁呈条形或卵圆形、圆形透亮影,于脊柱中央两侧透亮影互相连接,胸腺轮廓清晰,在侧位片上透亮带见于胸骨后区的心脏大血管前缘。
(2)大量纵隔气肿:容易使胸腺抬高,称之为“胸腺扬帆征”;如大量气体进入心底和膈肌之间,可见一细线状透亮影连接两侧膈顶使膈肌全貌显示,称之为“连续膈肌征” ,为诊断纵隔气肿的可靠X线征像。
(3)少量纵隔积气:正位片于上纵隔旁可见线条状透亮影,线条状透亮影仅限于上纵隔不向下延伸,少量前纵隔积气则只能在卧位水平侧位片上显示为心前方一明亮透光区。
3 、气胸:
据文献报道,新生儿气漏以气胸最为常见。
(1)少量气胸:仰卧正位片常表现为心缘或膈面异常锐利清晰,称之为“边缘锐利征”;或于胸腺、心脏与肺内缘之间出现与纵隔心缘形态一致的线状黑色透亮带,称之为“内侧条纹征”;或于胸腔顶部出现弧形透亮带;或于膈面下前肋膈沟内出现弧形透亮带,称之为 “双横膈征”,或使患侧肋膈角加深,称之为“深沟征”;或于膈面与肺底之间显示弧线形透亮影。仰卧水平侧位片可显示胸腔前部与纵隔心影之间异常透亮带,纵隔可后移。
(2)中等量气胸:正位片显示内侧肺野为主透亮度增高影;或于外侧胸壁出现条带状透亮影。 仰卧水平侧位片可显示胸腔前部与纵隔心影之间异常透亮带,纵隔可后移。
(3)大量气胸:则患侧肺野透亮度增高,肺组织受压萎陷内移或外移,并可见肺压缩之边缘,而肺组织压缩内移者较外移者为少见,心影纵隔向健侧移位。张力性气胸则形成纵隔气疝。
4 、心包积气
本型较少见,新生儿气漏,逸出气道外的气体进入心包腔内出现心包积气。
X线表现特殊,壁层心包清晰显影,显示为心影周围有一个透亮区域,其边缘为一条心包阴影所包围。
5 、气腹:
(1)少量气腹:立位片显示为膈下弧线形黑色透亮影,水平侧位较立位片更为清晰,表现为前腹壁下小量气腹与邻近充气肠曲间构成倒置小三角形透亮区。
(2)大量气腹:仰卧正位片上气体位于前腹腔,显示中腹部圆弧形薄壁透亮区,称之为“足球征”,肝镰状韧带在腹腔气体衬托下呈现出上腹部偏右侧细条状致密影,称之为“镰状韧带显影征”,肠壁在肠腔内外两侧气体对比下异常光整锐利,类似铅笔勾画,称之为“双壁征”。立位片显示膈下游离气体将肝、脾或胃底与横膈分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