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甲状腺腺1例CT影像表现

31 1 月

患者女,84岁

主诉:发现右侧颈部肿物20年。现病史:20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颈部出现一肿物突起,约为枣样大小,触之质硬,无压痛,边界清楚,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膏药治疗(具体不详),治疗后肿物未缩小,破溃后形成一斜行约4cm的瘢痕。20年来肿物逐渐增大,未治疗。2天前肿物无明显诱因明显增大,约为拳头大小,伴胸闷气短,无疼痛、瘙痒、红肿、溃烂等,未治疗。今为求进一步诊疗遂来我院,门诊以“甲状腺肿占位(甲状腺肿?)”收入我科。自发病来,神志清,精神良好,饮食差,睡眠良好,大便正常,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病例】甲状腺腺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甲状腺腺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甲状腺腺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甲状腺腺1例CT影像表现

手术记录:

沿甲状腺外科被膜间隙分离甲状腺,右侧甲状腺可见肿物,质韧,大小约8×7×6cm,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粘连。左侧甲状腺及峡部未触及明显肿物。

术中送快速冰冻结果回示:

(右侧甲状腺腺瘤)滤泡性肿瘤,确切性质等石蜡多取材及免疫组化结果。

滤泡性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腺瘤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发病率高,占甲状腺肿瘤的60%。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2。

甲状腺腺瘤为良性上皮性肿瘤,分为滤泡性腺瘤,乳头状腺瘤和不典型腺瘤。其中以滤泡性腺瘤最多见。

甲状腺腺瘤按数目分为单发和多发两类,按形态分为实性、囊性和混合性三种。一般为单发圆形肿物,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多为实质性,瘤体较大者其中心区可以囊变坏死,出血,坏死,可有点状钙化。

影像

CT 是目前用来检查甲状腺肿瘤并鉴别其良恶性的最常用影像技术之一。

正常甲状腺组织含碘量较高,CT平扫表现为均匀高密度,而腺瘤病变的局部瘤细胞破坏了其贮碘单位,含碘量降低,CT平扫表现为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低密度,边界清楚,边缘光滑锐利。

单纯囊性甲状腺腺瘤CT 表现为圆形、椭圆形囊状均匀液性低密度影,囊壁轻度强化,厚薄均匀一致<5mm,无壁结节。 甲状腺腺瘤瘤体大于5cm时,因其中心肿瘤组织缺少血供而发生液化、坏死、囊变,其内容多为胶样液体,CT平扫呈低密度。瘤体较大时还可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如引起气管移位、受压,但无周围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强化,瘤组织周边可显示完整的强化环,为包膜,厚度约为1-3mm;囊变区不强化,实性肿瘤可出现岛状强化结节。甲状腺腺瘤发生出血坏死囊变后,平扫和增强密度均不均匀,发生纤维化、钙化时,可见腺瘤中央有星芒状纤维瘢痕和不规则的钙化斑块。 鉴别诊断: 1.甲状腺癌 甲状腺腺癌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与甲状腺腺瘤的主要鉴别点包括: ①临床上甲状腺腺癌边缘不清,活动度差,而甲状腺腺瘤病灶光滑,活动度好。 ②两者在CT平扫时均呈低密度,但甲状腺腺瘤边缘光滑,境界清楚,而甲状腺腺癌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分界不清楚。 ③甲状腺腺瘤形态规则,圆滑,而甲状腺腺癌形态多不规则。 ④周围器官侵犯是甲状腺恶性肿瘤的重要征象,尤其是肿瘤突入气管后间隙。 ⑤颈部淋巴结肿大倾向于甲状腺腺癌的诊断。 2.结节性甲状腺肿 结节性甲状腺肿特征性表现为多发不规则形混杂密度病灶,成分较多,甲状腺常弥漫性增大,病灶内密度欠均匀, 常常伴有囊变,出血,钙化,钙化形态亦可多种多样,以环形钙化颇具特征性。增强以中、重度强化为主。 CT表现上病灶的边界不清楚或不甚清楚是鉴别于腺瘤的特点之一。甲状腺腺瘤特征性表现为边界清楚单发结节,而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灶的边界不清楚或不甚清楚。 单发病灶平扫等或稍低密度,边界清楚,可见完整包膜,增强后结节状强化,强化不均,强化结节CT值在100~150 HU,增强后病灶等于或略低于正常腺体密度,首先考虑甲状腺腺瘤诊断。甲状腺单侧或双侧增大,单发病灶呈低密度,可见分隔,边界不清楚,无完整包膜,增强后CT值在50~95 HU,相对正常腺体呈低密度,考虑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 3.甲状腺囊肿 甲状腺囊肿多由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退变而来,主要应与乳头状囊腺瘤区别。表现为边缘锐利,均匀一致性水样密度,囊壁很薄,增强扫描时不强化,而乳头状囊腺瘤囊壁厚,内壁没有囊肿光滑,增强扫描时呈完整的环样强化。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