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5 1 月

病因与分型

1. 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引起占90 %,单纯肥大占8 %,腺癌占2 %。

2. 继发性: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X线表现与原发性有所不同。

病理改变

主要是破骨细胞活动增强所致的骨吸收 骨吸收可为广泛性和局限性。骨吸收部位被纤 维组织取代,形成纤维性骨炎 局限性骨破坏区可发生粘液样变性,液化而形 成含棕色液体的囊肿,故称棕色瘤 骨膜下或软骨下骨吸收,使骨皮质边缘不规则 血钙增高抑制vitD代谢,引起软骨病或佝偻病

临床表现

好发于中青年,以中年女性最为多见。高血钙症状:厌食、乏力、恶心、消瘦、 多尿、脱水、衰竭、重者嗜睡和昏迷。泌尿系结石:双侧、多发,肾功能衰竭。骨病症状:骨痛、畸形和病理性骨折。化验检查:高血钙、低血磷、高尿钙和 高尿磷,ALP与羟脯氨酸增高。

影像学表现

1、普遍性骨质疏松

2、骨膜下骨吸收,最早出现于指骨的桡侧,表现骨皮质凹陷、毛糙。末节指骨指端 吸收变尖或甲粗隆呈花边状

3、单发或多发囊状透光区,重者膨胀,囊性变标志病变进入晚期

4、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或假骨折

5、牙齿硬板吸收,“牙周膜” 增宽;

6、软骨下骨吸收,锁骨远端增宽、毛糙,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关节面模糊

7、颅骨改变:黑白点相间,内外板模糊

8、椎体:呈夹心蛋糕样(三明治椎)

9、长骨干骺端增宽,边缘呈毛刷样

10、其他:关节周围可有软组织钙化,多发性泌尿系结石,甲状旁腺腺瘤。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旁亢的诊断要点:

中青年患者“不明原因的骨质疏松”,进行性加重,伴骨疼或病理性骨折

高血钙、低血磷,ALP升高

影像学检查特点:骨膜下骨吸收、骨质 囊样变和颅骨黑白点相间及“三明治椎”

B超、CT:甲状旁腺腺瘤

鉴别诊断

1. 骨质软化症:干骺端增宽呈毛刷状,下肢承重骨变形,肾性骨病者常伴有假骨折和骨硬化改变,一般无囊性变。

2.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破坏区呈毛玻璃密度、边缘硬化带明显,无骨质疏松 和骨膜下骨吸收,血生化正常。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