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间隙

24 1 月

腹膜后间隙

(retroperitoneal space,RS)

是壁腹膜和腹横筋膜之间的解剖间隙及其解剖结构的总称,是充满脂肪、结缔组织和筋膜的潜在间隙,其前界为壁腹膜,后界为腰大肌和腰方肌筋膜,上界为横膈,下达盆底筋膜,两侧为侧锥筋膜。

【解剖划分】

以肾前筋膜(Gemta\’s筋膜)和肾后筋膜(Zuekerkandle\’s筋膜)为分界线,将腹膜后间隙分为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

① 肾旁前间隙:是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的区域,侧方为侧锥筋膜;此间隙向上延伸至肝脏裸区,向下经髂窝与盆腔腹膜后间隙相通。内包括升、降结肠,十二指肠和胰腺。

② 肾周间隙:为肾前筋膜与肾后筋膜之间的区域,向上与横隔向附着,外侧与侧锥筋膜相融,下方肾筋膜前后两层与髂筋膜及输尿管周围的结缔组织疏松融合或相连,因此,此间隙下部与髂窝相通;肾前筋膜越过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前方与对侧肾前筋膜连续,肾后筋膜向后内附着于腰椎体。内包括肾、输尿管、肾上腺及其周围脂肪(脂肪囊)。

③ 肾旁后间隙:是位于肾后筋膜与覆盖腰大肌和腰方肌前面的髂腰筋膜之间的区域,内部为脂肪组织、腰交感神经干、乳糜池和淋巴结等,无脏器结构。

腹膜后间隙之间的交通

尽管三个间隙解剖上是完整的,但之间存在潜在的交通,一个间隙的病变可波及另外的间隙。

  • 同侧的三个腹膜后间隙在髂嵴平面下潜在相通;
  • 两侧的肾旁前间隙在中线潜在相通;
  • 两侧的肾周间隙在中线是否相通,存在争议,多数人认为潜在相通;
  • 两侧的肾旁后间隙中线不相通,但通过腹前壁的腹膜外脂肪层使两侧在前方潜在相通;
  • 盆腔的病变可直接蔓延至腹膜后三个间隙,直肠、乙状结肠的病变也容易波及腹膜后间隙;
  • 任何一个间隙的病变,可因为脓液、胰腺消化酶的作用或肿瘤的侵蚀、破坏筋膜的屏障作用而直接侵犯其他间隙。

【影像表现】

CT平扫时,用较宽的窗技术,在腹膜后脂肪的衬托下,可显示线样的肾前、后筋膜以及两者向外融合的侧锥筋膜。

胰腺炎、肾周渗出、腹膜肿瘤等病变时,腹膜及腹膜后相关间隙相对较容易观察。

【相关示意图】

腹膜后间隙

腹膜后间隙

腹膜后间隙

腹膜后间隙

腹膜后间隙

腹膜后间隙

腹膜后间隙

腹膜后间隙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