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60岁,发现颈部包块5年,无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
影像表现(详见下图):
甲状腺两侧叶体积增大,密度减低,其内可见多发结节影及散在点状钙化灶,部分结节内见囊性变。增强扫描结节实性部分明显强化。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病理结果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鉴别诊断:
(1) 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瘤一般为单发,体积较大,常常合并出血和囊变;而NG一般为多发,病理也证实NG为多克隆病变。
(2) 甲状腺癌;由于癌肿的浸润破坏性生长,甲状腺癌病灶MSCT上边缘全部或间断性模糊,甲状腺的封套筋膜也常常破坏,肿瘤周围脂肪间隙消失。肿瘤较大时可使气管壁受侵,表现为壁模糊,管腔变窄及气管黏膜面不平整。
(3) 桥本氏甲状腺炎;主要MSCT表现为两侧对称性,均匀低密度影。腺体肿大明显,尤其峡部显着;增强后均匀强化。易于与单纯NG鉴别。当合并NG时,结节表现为相对高密度影。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NG)多在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弥漫性甲状腺肿大的基础上反复增生和不均匀的复原反应所致,形成增生性结节。多个结节形成,可使甲状腺变形,更为肿大。大者可达数百克,甚至数千克以上。故又称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病理上大体观察,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结节可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包膜,部分无包膜。后者可能因为病理性结节尚未形成,或尚在形成当中。腺瘤样增生结节,病理切片上呈灰白色,结构致密,是构成在CT图像上呈实性结节和强化的重要基础之一。伴有明显出血、坏死和囊性变的退化结节,在大体切面上呈淡黄色、紫红色或紫褐色。
结节性甲状腺肿在CT上多表现为多结节型或者单结节型。
多结节型是最常见的类型,CT的诊断准确率高。平扫甲状腺密度普遍减低,其内可见多发更低密度影及囊变。增强后,甲状腺密度明显增高,增厚的包膜强化,使甲状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实性结节中度强化呈略低密度,囊变区无强化,边缘可见强化环,即周围有纤维组织形成的包膜,甲状腺正常组织受压形成的压缩带,甲状腺包膜增厚。
单结节型CT平扫与甲状腺腺瘤表现相似。本组结节呈均匀明显强化,而腺瘤强化不均匀,瘤灶内可见岛状及半岛状增强结节,结节周围为低密度区(坏死、纤维化)。
结节性甲状腺肿在CT上的征象及相关病理有以下特点:
(1)蛋壳样钙化影,目前被认为是NG的MSCT特征表现。其病理基础与NG不断增大中伴有出血、坏死及增生有关。
(2)葡萄串样结节影是NG的最常见直接征象,NG的病理特点是多结节性;常见结节大小不等,边界清楚,大的结节常有包膜腺瘤样增生结节;胶质潴留在结节内。因而在增强MSCT图像上可见甲状腺内多发低密度结节呈葡萄串样排列;
(3)单结节型部分周围出现月晕影,其病理基础是病灶结节性周围胶质增生和胶质潴留在结节周围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