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恶性骨质破坏影像特点

22 4 月

骨质破坏(bone destruction)指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缺失。它是由病理组织本身直接使骨组织溶解吸收,或者由病理组织引起的破骨细胞生成及活动亢进所致。骨皮质和骨松质均可以发生破坏。
良、恶性骨质破坏影像特点
【影像诊断】 局限性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或模糊、骨皮质虫蚀状或筛孔状、骨质局部缺损或结构消失。

表现有地图状、虫蚀状和渗透状几种类型。

地图状为均匀一致破坏,边清楚,是慢性生长良性病变典型表现;

虫蚀状呈小的多发不规则葡萄状;

渗透状为不清楚细的斑点影。

后二者是生长迅速具侵袭浸润性生长特点的恶性征象。骨髓炎也可出现此征,要注意区别。
1.X线:

良、恶性骨质破坏影像特点

(成骨 溶骨)

良、恶性骨质破坏影像特点

(广泛性骨质破坏)


2.CT:可以更好揭示骨质破坏特点、区域及周缘软组织受累改变
良、恶性骨质破坏影像特点

(溶骨性破坏、可见软组织类肿物样改变)

良、恶性骨质破坏影像特点

(膨胀性骨质破坏)


良、恶性骨质破坏影像特点

(溶骨性破坏)


良、恶性骨质破坏影像特点

(混合性破坏:成骨 溶骨 周缘软组织肿物形成)


3.MRI:对于骨髓腔破坏情况、软组织受累改变情况细节显示优于CT X线,但骨质破坏情况不如CT
良、恶性骨质破坏影像特点

4.核素:骨质破坏区见有骨凝聚改变
良、恶性骨质破坏影像特点

5.PET-CT:对于全身性骨质破坏有较为独特的诊断意义
良、恶性骨质破坏影像特点

【病因】 临床上常见于骨质炎症、肉芽肿、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等。不同病因的骨质破坏表现不同,一般急性炎症或恶性肿瘤的骨质破坏较迅速,边界不规则或模糊。而慢性炎症或良性肿瘤的骨质破坏进展缓慢,边界清楚。
【良恶性鉴别】

1、生长特性:良性往往为膨胀性生长。恶性为侵袭浸润生长。


2、病变边界:良性边界清楚,有或无硬化边,骨皮质变薄。恶性边界不清呈虫蚀状、渗透状,骨皮质有侵蚀破坏。


3、内部结构:有成骨者,良性可见有规则性和结构性骨小梁。恶性为无结构之绒毛、棉团或云絮状高密度影(肿瘤骨)。有软骨成分者,良性钙化软骨规则清晰,恶性表现为模糊、不规则。

4、骨膜反应:良性一般无,有亦为连续性较光整。恶性为断续性。


5、软组织情况:良性少有软组织块。恶性常有软组织块,边界不清,其内可见肿瘤骨或软骨。


6、生长速度:良性慢(个别例外,动脉瘤样骨囊肿短期可发展很大)。恶性者快。

7、转移:良性无。恶性转移到肺或骨。成人骨转移多见于乳腺癌、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