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学习】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一例MR诊断与征象分析

10 4 月

男,31岁 ,左侧凝视复视4天。

【病例学习】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一例MR诊断与征象分析

【病例学习】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一例MR诊断与征象分析

【病例学习】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一例MR诊断与征象分析

【病例学习】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一例MR诊断与征象分析

【病例学习】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一例MR诊断与征象分析

【病例学习】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一例MR诊断与征象分析

小编留言:每天的病例都需要您的思考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同时分享到朋友圈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多交流交流!病理结果就在下边,但请记住: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

———-♀【病例讲堂】分割线♀———

影像表现

CT示脑干区可见一小片状高密度影。MRI示病灶在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等混杂信号,病灶周围可见环形低信号影。DWI为低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邻近脑实质未见明显水肿征象。

结果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鉴别诊断

1、肿瘤出血,常有肿瘤周围水肿及明显的占位效应,出血肿瘤周围多无含铁血黄素沉着所形成的低信号环,增强后,可见肿瘤组织呈不规则团块状或环状强化,可资鉴别。

2、AVM 常可见畸形血管团和供血、引流血管,AVM 一般出血量较大。

3、脑干出血与海绵状血管瘤急性出血CT 上表现相似,在MRI 的T2WI 上,海绵状血管瘤急性出血灶周边见含铁血黄素沉着所形成的低信号环,此特征表现可以鉴别。

讨论

海绵状血管瘤是指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这些畸形血管紧密相连,血管间没有或极少有脑实质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大约占颅内所有血管畸形的5% ~ 13%,其中18% ~ 35%位于脑干,多发生于桥脑,文献报道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5 岁左右,但也有文献指出其好发于青少年。

在临床表现上,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常因病变反复出血或者体积增大而呈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海绵状血管瘤是由大小不等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其间为疏松结缔组织,可含脑组织。

影像学表现

CT影像学特点:CT 诊断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是缺乏特异性。典型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在CT 上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结节状高密度影像,无占位效应和血管源性水肿。因此,CT 检查仅能够进行定位和简单的定性诊断,难以对病变的类别进行区分。

MRI影像学特点: MRI 不仅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而且还有很高的特异性。海绵状血管瘤一般在MRI 上呈边界清晰、分叶状、中央为混合信号的影像,中央的混合信号影像是由血管窦及处于不同阶段的血栓与钙化形成; 周围的一圈低信号环是瘤周反复小量出血所致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

SWI 图像的分析主要是通过观察重建后的SWI 图像(采用最小密度投影)和校正的相位图,其呈现出完全低信号、“爆米花征”、“铁环征”、“光环征”、“蝌蚪征”等。

GRET2* 序列的优点是很容易检查能够造成局部磁场不均匀的病变,具有很强的磁敏感效应,一些顺磁性的物质在GRET2* 序列表现为显着低信号, 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对比度显着提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