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表现:右侧咽腔可见巨大软组织肿块,边缘模糊,内见低密度坏死,增强扫描可见明显环形强化,右侧鼻咽腔推移受压。
结果:咽旁脓肿
咽旁间隙感染是指咽旁间隙的化脓性细菌感染。早期为蜂窝组织炎,此后形成脓肿,称咽旁脓肿。咽旁间隙脓肿多见于一侧。致病菌以溶血性或非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和梭形杆菌。多见于儿童,一般继发于鼻咽与口咽的急性炎症,化脓性扁桃体炎症尤易并发此病。另外咽后壁脓肿、耳部感染、腮腺脓肿和磨牙脓肿及外伤均可引起。患者有发热、拒食、吞咽困难、咽痛、咳嗽等症状。严重者有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喘鸣音。咽旁间隙脓肿的并发症有致命性喉梗阻、纵隔脓肿、败血症等。
MRI具有更好的软组织对比,对病灶及其临近软组织显示更加清晰。在脓肿形成之前的蜂窝组织炎阶段,T1WI显示咽旁间隙信号减低,境界模糊,肌肉血管间隙内脂肪信号不清晰。T2WI显示咽旁间隙信号增高,软组织明显肿胀。形成脓肿后,T1WI显示病变呈等T1信号表现,其间可以见到长T1信号的液化坏死区,形态不规则。脓肿形态可以规整或不规整,境界不清晰,占位效应视脓肿大小而异。T2WI脓肿呈长T2信号改变,其间液化坏死区信号更高。脓肿周围肿胀的软组织呈境界模糊的高信号表现。增强后脓肿呈不均匀厚壁强化,脓液无强化。MRI多平面成像对显示咽旁间隙脓肿的全貌以及并发症有明显优势。
颈部淋巴瘤:以单发病变多见,平扫CT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界比较清晰,呈分叶状者常因多个肿大淋巴结融合而成。增强后肿块呈均匀强化,未经治疗的淋巴瘤一般不伴有坏死液化区和钙化斑。MRI检查显示颈部多组淋巴结肿大,早期淋巴结呈结节状表现,分界清晰。随病变进展,病变淋巴结可以相互融合呈分叶状肿块。病变淋巴结呈等T1和长T2信号表现,淋巴结内信号比较均匀。增强后病变淋巴结呈轻到中度均匀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