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病史
影像表现
胸部CT: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团块影,边缘较清楚,可见分叶及血管集束征,内见空洞及液平面,为厚壁、偏心空洞,洞壁见壁结节,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纵膈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最初诊断:右下肺癌。
诊断依据:老年男性,CEA升高,右肺下叶厚壁、偏心空洞,内壁不平,可见凸向腔内的结节,外壁有毛刺,血管集束征明显,增强扫描病变外周强化,支持右下肺癌诊断。
最后诊断:右下肺鳞状细胞癌。
分析:空洞型肺癌是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一种形态。癌性空洞的形成主要原因为癌细胞分化力强,生长速度快,瘤体侵润破坏支气管及周围组织,阻塞破坏肿瘤的营养血管,瘤体缺血坏死形成空洞,或瘤体支气管阻塞后继发感染成脓肿而形成空洞。癌性空洞多为偏心空洞,多为近肺门侧壁厚,这与癌性空洞进肺门侧血供丰富有关。单发多见,多为厚壁空洞,空洞内壁不规整,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结节状突起。病灶周围的血管大多明显增粗和僵直,并向病灶组织聚合靠拢,形成明显的血管集束征表现,此征容易与炎症引起的局部充血相互鉴别。空洞外缘多见分叶、切迹,细毛刺及胸膜凹陷征。
癌性空洞需与结核性空洞及肺脓肿鉴别。肺脓肿急性起病,高热,大量浓痰,空洞内壁光滑,多为液平面。抗炎(抗感染)治疗有效,空洞可缩小关闭。结核性空洞是在干酪性坏死的基础上,干酪性坏死物质液化排出后形成。洞内壁光滑,多为壁薄,空洞偏向肺门侧。多发生于上叶后段及下叶背段,肺野亦往往有斑片状播散病灶,病灶周围及双肺可见卫星灶,抗结核治疗有效,痰菌阳性率高。肺癌空洞壁可强化,而结核空洞壁多不强化。